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纸”问题既是数学课本中的一个亮点,又是各地中考题中的热点问题.但由于“折纸”是一个操作方法,题中给出的是变化了的动态过程,图形虚、实相间,不易捉摸.因此在复习中遇到这类题时不少同学深感困难,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的甚至一筹莫展.其实,“折纸”问题和其他问题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和解决办法.下面给出几个例题的分析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和总结解决“折纸”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新教材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领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折纸、剪纸、拼图等.而这些操作方式,通常隐含着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分割和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一切都在2005年各地的中考题中展露无遗,下面选取其中6例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代数成绩挺好的,但是几何成绩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对图形的感觉不好.其实,要想找到图感,只要多多地认识图形即可.丽动手折纸是找图感的好方法.笔者发现有很多图形可以通过折纸得到,故在几何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折纸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地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4.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折纸问题”将数学蕴含于动手操作之中,直观又有情境,因此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热点.然而,许多学生见到折纸问题就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解题而造成失分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全面复习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折纸问题”专题复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中考成绩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的特点 1.培养空间概念 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和素材。其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经验活动,注意到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设计“拼图”、“花边设计”、“搭积木”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创造,相互欣赏,感受图形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空间观念得到逐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由此看出.“经历探究”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变换和直观思考.探究空间与图形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才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任光庆 《数学教学》2004,(8):31-33,8
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点、线、曲线按一定位置、一定条件、一定结构可形成特有的轨迹问题.这些轨迹的变化往往是巧妙而有趣味性的.下面本人通过折纸实验设计,将传统实物折纸实验和电脑模拟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做”数学、“学”数学的乐趣.学生经过思  相似文献   

9.
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学生在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空间与图形     
王艳 《贵州教育》2009,(3):75-82,51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州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较复杂的“空间与图形”问题转化为基本的三角形问题,是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基本策略,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思想.本文以各地的中考试题为例,讲解“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转化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折纸成为中考的热点,难点.它不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考查了学生看图、识图、动手操作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折纸实质上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充分利用翻折前后的俩图形全等.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下面我将谈谈矩形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物理图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图形”训练,把抽象物理问题进行有效形象化、直观化,进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使学生能顺利探寻出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与物理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使同学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  相似文献   

14.
图形折叠试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素质水平,而且也为“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实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起着导向和督促作用^①,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图形折叠问题渐渐成了考查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中折纸问题,易于学生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直观感,趣味性强,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这种问题在新课程中已经得到体现,苏教版“实验课本数学选修2—1”第29页有如下一道“探究·拓展”的操作题:  相似文献   

16.
折出60°的角     
陶琼 《湖北教育》2024,(3):87-89
<正>折纸做60°、30°、15°等特殊角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轴对称”等基本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翻折的一次数学活动。在此之前,教材已呈现折角平分线,折纸研究轴对称图形特点、全等图形性质等活动。折纸有助于学生体会研究图形性质实际上就是揭示图形中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是几何研究的基本活动,感悟“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这一几何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不同的方法折出60°的角并说明理由,有了60°的角,再通过对折得到30°、15°的角。  相似文献   

17.
曾德花 《湖南教育》2002,(13):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的要求为:“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依据这些要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充分让学生看图形“横看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折纸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它体现了新大纲“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精神,其题型源于课本而活于课本,其图形新颖精巧,和谐对称,给人以数学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要求 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对称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图案,会解答折纸问题,掌握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图形的旋转”等一些源于生活、实践性强的知识.应用“图形的旋转”对几何图形运动问题展开探究,把静止的问题转换成动态,或把动态问题转换成静态,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强化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