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位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专业技能规格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同步,课程体系设置以新知识特色课程为主导,从而使得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产业的需求。因此,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解决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高校中推广、复制。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带来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在此形势下,我国诸多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该专业人才进行全面培养,以此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对于该方面的人才需求标准了解较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因此,本文特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定位模糊、规格偏低以及课程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构建正确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此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出发,对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前还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集生产、教学、研究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加大师资力量建设、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有利于完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培养模式被更多院校重视,同时,工作室制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广泛认识和应用。但由于数字媒体行业在我国发展还刚起步,工作室制的体系还没完善,如何使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促使产学研教学改革成功还需要不断的检验与深化。文章从工作室制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工作室制课程群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五个“不同”和需要把握的四个“原则”,期望能为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媒介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总结了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媒介生态的互动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从学校教育与媒介生态互惠共生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能力结构、实现途径等进行了实践研究,构建了"一个中心—三类能力—四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柏晨露 《亚太教育》2019,(10):137-13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之一,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成为当前院校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8.
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及新闻人才的培养面临转型.人才培养本身需要一定的周期.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有前瞻性,要把握媒体业态发展的趋势,改变以往新闻人才培养落后于新闻实践的被动局面.及早为媒介的进一步融合储备全能型的复合型的新闻人才.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形成层次性,形成对于数字媒体人才、专家型媒体人才以及全能型复合型媒体人才的梯度培养计划.以满足社会时新闻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邹冬芳 《教育艺术》2009,(12):37-38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兴起,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多媒体专业.学习多媒体专业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可目前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却仍延续旧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窄,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才成长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多数地方普通高校着手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适应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迫切需求而开办的新型专业。探讨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和组成平台,结合数字媒体课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创业现状分析,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作为参考,详细论述了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上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式。列举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案例,提出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紧跟社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今后能够继续占领职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决胜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一贯倡导的。通过界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并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工业4.0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产业和行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依据以文化创意为灵魂、数字内容为载体、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组群思路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致力于培养具有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创意媒体产品制作、数字技术应用服务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质量融通的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创新团队、创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样板、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国内外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专业群发展机制,为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湖南数字经济发展输送卓越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以及工科专业的学科优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出发,对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了论述。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培养数字媒体优秀人才和行业转型与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进行关联,导致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观念与手段发生了改变,要培养具备创业管理、创新实践与创意思维三方面能力的数字媒体"三创"人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媒体"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数字媒体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从新兴学科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产学研联盟作为数字媒体学科发展的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产学研联盟发展目前还存在师资力量有待提高、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各联盟主体融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深化数字媒体产学研联盟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及其电影迅速向数字音频及其数字电影方向发展,这种新媒体环境促使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当前普通高中对媒体人才的培养教学相对较少,忽视了该方面人才培养。因此,改革普通高中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呈现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本文探讨媒体融合对传媒生态的改变,思考广播电视学人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不仅要坚持专业特色、坚守新闻理想、人文精神培养不变,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播电视学专业要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有融合思维观念,打造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业界教育实践资源,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缺口极大,但"技艺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输出并不乐观。分析当前国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深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革新课程评价标准,构建了"技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媒体类专业的突出特点是知识结构的变易性、知识类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知识转化的时效性等所构成的"新"特征。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大学媒体类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与增进就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建构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以创新性实践项目带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形成媒体类人才培养与增进就业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