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减负增效的定义所谓减负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移植到教学里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轻松学习、全面发展。二、减学生的哪些"负"?首先,应该明确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中机械重复而又对发展学生能力无用的作业,,放弃"题海战术"等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减负"并不是只减不加,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减负增效的重点工作。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正是从减负走向增效的桥梁。在减负的大背景下,要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不降低,或者得到提升,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放的教育,而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效应。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工作中,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更是一个难点话题。如何在"减负"中不"减质"呢?我想首先要理解"减负"的本质。"减负"绝不是降低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也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相似文献   

5.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上一节课,都是负担。"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想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增效减负",达到全  相似文献   

6.
正减负增效,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各级"减负令"不断下达的今天,教育管理行为已经被普遍重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在减负增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减负增效,成在教师,败也教师。减负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的书包变轻,作业变少,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为此,一线教师尽管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依然还可以在减负的天地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吴晓荣  华劲松 《天津教育》2022,(20):102-104
<正>伴随“双减”政策逐渐落地,各学科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逐渐取得成效。就小学学科而言,语文是主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灵活性强、趣味性强的语言学科。语文学科的减负增效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更是为了回归学科本色,回归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让人文素养培育真正渗透学科学习,让语文成为趣味之学、素质之学。作业布置是系统化教学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唯有学生高效完成作业,教师才能及时获知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作业是学生自检自查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梅玲 《小学生》2022,(7):112-114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面临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减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为了切实落实“减负”,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减负”的出发点,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多年来,史家胡同小学秉承和谐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减负增效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学生“插嘴”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应予提倡: 学生“插嘴”正好说明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并对老师所授内容动脑思考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减轻课业负担,虽然谈及多年且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罗文平 《考试周刊》2014,(66):58-58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乐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而不是逼着学生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就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1):37-38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态度与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强调多学多练的学习方式也逐渐显露出其固有弊端,过多的学习内容与环节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在极大地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学生的接收效率也是不尽人意,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以及认知观念成形的关键时期,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智力发育等方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型的高效授课形式,在增长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文章将从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授课困境、实施增效减负授课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实践应用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王小花 《考试周刊》2012,(36):147-148
多年来提出的减负增效,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教学中,要么"明减暗加",要么只"减负"不增质量,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一线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矛盾,"减负"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负"是指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而不是卸掉学生应有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刘新法 《考试周刊》2013,(46):103-103
英语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应试的双重任务,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较为优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实现增效减负呢?作者又对比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凡事都有"度",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即少投入多产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我们关注以下问题。一、思想开放,平衡得失。教育工作者要以"减负"为中心,摒弃陈旧的、落后  相似文献   

17.
“减负”作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放下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实现其素质的全面发展。怎样在不增加甚至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然而,“减负”与“增效”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美国近代教育史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对学校教育进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虽然给儿童减了“负”,结果导致了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引发了教育领域内的回归浪潮。我国十年文革期间,学  相似文献   

18.
减负增效,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减负与增效的关系。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些体会。一、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减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减负增效是新课程理念的倡导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形势下生物减负更为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减负策略,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范雨芹 《考试周刊》2011,(43):147-148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负担没有减少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我作简单分析。 首先是对"减负"的理解。有人认为"减负"就是给学生少一些作业、少一些补习,多一点玩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给学生多一点压力,让他多学一点东西,也无可厚非。这些理解都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