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育界多主张“因材施教”,而就成人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难做到因材施教。其原因很多,如年龄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知识结构、水平差异等。“因教而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他提供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适应的另一种思路。该理论主要针对课堂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的矛盾,在教学中采取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学员主动调节自已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和效率的目的。我们就“因教而学”的内涵、理论意义和培养思路进行粗浅的理论探讨。一、“因教而学”的内涵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3.
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教师角色转换是指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师原有的“角色”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能终身是“教师”,但不可能终身是教育者 ,教育者将变得暂时化和一时化 ,而成为受教育者却是长期化和终身化。比如 ,你可能在教室或课堂上是教师是教育者 ,而在课外或大部分生活时间就可能成为接受教育的人了。这就是说教师这个角色不是固定的 ,它成为了一个变数 ,不是它适应你 ,而是你要经常地适应它。在现时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课堂上一些学生会提…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的科学整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我们不能把主导理解为主宰,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宰一切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任何“教”都要落实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受教育者”的主体身上,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这个独立主体的中介或中转而发生作用。人们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思维实践活动,领会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离开其主体的积极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再如何精妙,教育的效果也将事倍功半。教师只能帮助、指导,却无法替代。如果我们教师对…  相似文献   

6.
心灵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思想支柱,而科学的、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又是做到思想或心灵和谐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撞击,如果要使这种撞击产生共振,那就要注入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与互相关怀。回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一种是“教育者高人一等”、“受教育者低人一头”的不平等的对话模式;一种是教育者视受教育者为朋友、伙伴的平等的对话模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多半具有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创业教育的学习理论问题时,我们面临着传统和现实的两种研究“规则设定”:一是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学习理论一席之地的传统惯例;二是学习理论已经从心理学体系中逐步独立出来而自成一家的现实栅栏。然而,起码有以下两方面的理由驱使我们在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时必须研究学习理论:首先,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看,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包含着教师教的活动,也包含学生的学的过程。离开教的学和离开学的教,不仅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在反映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苏燕 《广东教育》2007,(12):8-8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组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这包括了教师自学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学生自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二者在学校教育的同一区域中融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共生互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者与教育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者与受教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学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育活动。教者并不必然是教育者,而教育者却一定是教者,因为教学并不必然是教育,而教育却根本离不开教学。一教师是职业化的教者,是学校教育领域教育者的现实承担者,教师教育完成的任务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培训,另一个是教育者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一、互动式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教育是一种实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也应该体现出参与主体的自由。人们普遍认为,灌输式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的主体认定为教育者,教育过程成为教育者塑造、教受教育者的过程。这种把教育者放到单一主体位置,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作为教的对象,置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从根本上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动、自身的能  相似文献   

11.
由 中 国 教 育 学 会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研 究 会 举 办 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于2004年 10月9 ̄12日 在 重 庆 举 行 , 全 国 3000多 名 小 学 语 文 教  师 、教 研员 参加 了 活动 。本 次 活动 提出 了几 个 特别 要  关注的问题:第一,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课 改应 在继 承 优秀 教育 传 统的 基础 上 展开 ,改 革本 身  就 包括 继承 。第二 ,要 正确 处理 好 教与 学的 关 系。学生  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育者,是指导学 生 学习 的,教学 就 是服 务。 第 三,在 课 改中 …  相似文献   

12.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也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教学生“会学”。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由施教(教授)与受教(学习)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就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言,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客体之一。就教育者的教  相似文献   

15.
任何工作都有时机问题。教育也有时机问题。《学记》上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犹如此,教亦如此。实践证明:在教育时机出现之际,受教育者有着迫切需要获得指导的饥渴感,主动精神最强,心理准备也最充分。教育者抓住这样的时机,只需以较少的时间巧妙地加以点拨,就能使受教育者茅塞顿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有关观点分析认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应由四个要素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同时,重新思考与阐释教育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的“教”与受教育者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构建。  相似文献   

17.
王海英 《学周刊C版》2011,(8):131-131
一、语文学习活动 谈论语文教育,以往我们总是注重讨论“语文教学活动”而讨论“语文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多地是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是一个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毫无疑问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时时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考虑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18.
张洁 《早期教育》2002,(10):37-3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没有“做”就没有“学”,也没有“教”。当前,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开放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和作用,促进其依照教育目的而转化的社会实践过程,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基础。培养高素质高级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而推进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一、关于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学科教学中的缺陷1.重教法,轻学法。教育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统一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的制约因素应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美国布卢姆等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一是认知前提条件,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二是情意的前提特性,即学生形成动机,以便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三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这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