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性课程的实质是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的一种经验的知识.从功能上看,它在于潜移默化地育人,达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正式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适当的学习态度.潜性课程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活跃校园文化群体组织;重视建设一流的学校环境;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而持久的,而作为隐性课程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创造力等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性课程做了探讨,着重阐述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积极意义,尤其是校园文化对营造学术氛围、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让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桦 《考试周刊》2007,(21):57-58
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它对显课程起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具有可控性与可设计性。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要使两种课程互相补充、促进,同时利用好自身的潜课程。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的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即在幼儿园大的课程范围内,与显课程一样客观存在的,未被列入幼儿园正规课程计划的,与显课程共同构成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不被幼儿觉察的,对其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因素。这里所说的课程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潜课程与显课程关系是融合模式。潜课程具有完全不同于显课程的本质特点,其基本特性具有无意性、看不见性、广泛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3):148-149
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以及版画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培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亦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过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其培育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力培育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青少年多元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想指导、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潜性课程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娱乐性、协作性、教育性以及渗透性等显著特点。在促进大学生和谐理念的培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形成,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校园精神的培养以及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推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课程群建设理念,从特色课程开发、公共艺术课程群构建、艺术教学方法改革、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一门门独立、分散且具有食品文化艺术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打造成一个多学科渗透互补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群,打造具有食品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赋予的教育任务.现在,很多教育理论家很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隐蔽课程也称潜课程,是指学生从学校非正规课程中学到的丰富知识,发展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课程观具有凸显多元化、内在性和人文性、情境性和对话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特征,对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确保课程做到贴近幼儿生活、与时俱进的同时坚守民族特色、多元开放、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诚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能够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值得具体的研究工作者不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潜课程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在高校中开发与建设潜课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在高校中研究潜课程的意义、途径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保证.基础教育应从新的校园文化观、校本学习观、人本管理观等方面树立校园文化的新理念,建立健全新机制,以积极地适应、促进和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所具有的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渗透性等特点,使其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提出了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学科渗透、发挥高职生心理社团的作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心育隐性课程等四个方面开发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大声疾呼校园文化建设如何重要的大多是文化工作者、党政工作者、宣传工作者,他们绝大多数是党团干部,这就说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热切盼望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它,使校园文化理论日益丰满起来,使学校教育整体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从课程论看校园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形态,自然是随着教育哲学观和教育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古今中外教育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出现的课程形态和构成方法,无非就是探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一种课程概念,其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但警察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理念相对较为薄弱、建设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建设环境相对较为封闭。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认识,不断强化隐性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意识,加强规划和设计,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自觉地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显性课程的隐性教育意义和价值,将显性课程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和意义;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拓宽隐性课程建设的渠道,将隐性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19.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它试图颠覆和超越现代式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培养人的园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配合课程改革的进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