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玉媛 《现代教育》2012,(6):120-120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则关于辨证施治的典型案例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期,倪寻和李延两位小官吏同时来找华佗看病。虽然两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但是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泻火医治,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华佗采取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解释说:“倪寻是外实症,  相似文献   

2.
<正> 《三国志·华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汉时期有两个州官,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同时来到华佗这里求医,这两个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华佗诊断后,给倪寻吃泻药,给李延吃发汗的药。这两个州官不解的问:我们同样头痛发烧,为什么用药不同呢?华佗说:倪寻是因为吃东西而不适,由内食伤引起的头痛发烧;李延则是外部受凉风寒感冒,导致头痛发烧,你们俩的情况不同,我的治病方法自然也不同。治病要摸清病情,讲究方法,对症下药。做人的思想工作,批评乃是基本的方法和内容,也要讲究方法。批评和表扬一样,属于激励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  相似文献   

3.
对症下药     
<正>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jiǔ)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xiǎnɡ)有很高的地位。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有一次,州官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佗解释道:"你俩相同的病症是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饮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俩人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对症下药     
1.东汉有一个名医叫华佗。有一天有两个病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俩都感到头痛身热。"2.华佗一言不发,分别给他们切脉后,说:"倪寻先生应当服药通畅肠胃,延共先生应当服药使身体发汗。"3.两人感到奇怪,提醒说:"医生,我们两人病情相同,服用的  相似文献   

5.
晴晴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沐县一个非常不幸的11岁女孩:5岁时父亲去世,7岁时母亲改嫁,9岁时被查出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看似普通,却有着博大胸怀的继父。这个叫李延俄的男人,给了晴晴第二次生命。冲破世俗:小伙子娶了再婚女事情要追溯到5年前,2001年,27岁的李延俄从南方打工回来,没两天,同村一个姓张的女人找上门来,要给他介绍对象。女人说:"实话说吧,她是我姐姐,前年姐夫死了。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大。但你们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小博士)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华佗通便栓剂对犬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中华田园犬,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雌雄各半,给药组直肠给华佗通便栓剂7d,每日2颗,每颗重约1.6g;对照组每日两颗空白栓剂。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颈静脉采血,检测犬血常规,分析犬血液细胞的变化。结果:华佗通便栓剂可以促进排便,增加粪便水分,但用药时间长会使粪便变稀;华佗通便栓剂可使犬血液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增加。结论:华佗通便栓剂可通过增加粪便水分、促进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6,(1):27-30
"华佗五禽戏"属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气功项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华佗五禽戏"传承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度不强,保护与扶持力度亟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在实际中,传承发展"华佗五禽戏",必须合理定位,做好宣传,使其文化传承和商业功能有机结合;培养代表性的传承人;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发掘华佗五禽戏的"新潮"元素;同时注重发挥"学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柴苏解毒:人们只知道柴苏全草可解鱼蟹之毒,却不知道这乃是水獭给予华佗的"密传"。相传名医华佗曾目睹一只水獭因生吞了大鱼后腹胀难忍,凄惨欲绝,被一只  相似文献   

10.
<正>华佗小时候,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父亲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华佗说:"娘,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行吗?"娘听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的"迂腐"。1928年10月,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登门诊治两次后,开处方下药。服药后梁启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后来,病情又出现反复。萧龙友再三叮咛:病想治好并不难,但不能仅靠药力,必须停止劳神费心的工作,尤其禁止读书治学,否则华佗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华佗,是一个从不马虎的人。这里说的就是他认真精细对待工作的一件小事。有一天,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华佗看病。进屋后,一一陈述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5,(11):44-45
<正>刮骨疗毒三国时期,魏蜀吴恶战连连。有一次,关羽挥师攻打曹兵时,左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他班师回荆州调治,关羽不允,说:"我不能因为这点小伤误了军国大事。"后来他的伤口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于是,便请华佗来诊治。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只有切开皮肉,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才能除病根。"关羽便伸出臂膀请华佗刮  相似文献   

14.
父亲给儿子念故事:“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医生,他妙手回春,医术高明,人们一提起华佗都叫他神医……”“爸爸,我长大了可不当神医。”儿子说。  相似文献   

15.
休谟所提出的"是"与"应当"(ought to)问题其实是"是"与"应当是"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两个问题:事实判断如何与价值判断相推,实然判断如何与应然判断相推。如果认为应当即必然有价值,允许即可能有价值,这样虽然"是"与"应当是"不能直接相推,但"A是应当的"可以推出"A是有价值的"可以推出"A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6.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在问题意识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很大不同。根据罗尔斯和拉莫的观点,实践哲学从伦理问题转向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趣讲古今字     
1.讲:传说前不久,外宾参加北京一家医院,看见墙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华佗再见”四个大字。外宾问翻译是什么意思,那翻译朝匾上瞟了一眼,翻译道:“再见吧,华佗!”  相似文献   

18.
<正>华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不但精于施针用药,而且早在公元2世纪已经知道以"麻沸散"为病人做麻醉手术。据说华佗年轻时,某日在客栈看见一个身患绝症而不自知的人,认为那人已无药可救,不出百日必死,却未料几个月后又与那人重逢,打听之下,才知道是个道士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华佗的卒年下限,一般认为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三国志》卷二九《魏书·华佗传》言:“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即华佗死于曹冲之前。所以要弄清华佗卒年的下限,首先就要清楚曹冲的卒年。关于曹冲的卒年,大致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华佗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当学徒。 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正在打架,就叫华伦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不肯相让。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华伦拔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争着来吃。两只羊被华伦分开了。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历史上的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