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运动单位的功能分化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即一个运动神经元所产生的冲动,能够传导到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并引起兴奋——收缩。 Burke等及Bucke和Edgertou,根据电生理学的研究,把运动单位分为三个基本型:单收缩时间短,易疲劳的FF;单收缩时间短,不易疲劳的FR及单收缩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肌肉强度工作,会导致肌肉最大力量瞬息间减小,在运动单位水平上显示该变化与它的等长收缩力时间(f—t)曲线的变化有关。所以疲劳时力的产生速度与放松速度都降低了。人体在疲劳前的条件下,等长收缩力产生的曲线是受肌肉结构影响的。例如,受肌纤维分布的影响。这可能与肌质释放和摄取钙离子有关。另一方面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或者相应的肌肉,它们的耐疲劳网力不同,富有FT纤维的肌肉在反复动力性收缩时最大力最下降比较快。为进一步调查肌肉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或疲劳特征,将特意研究集中在综合考虑神经肌肉的机能变化上,并着重研究具有不同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受试者,在间歇等长收缩疲劳工作时测定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所谓灵敏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各种特殊运动的能力。也就是支配肌纤维收缩和放松的神经过程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则收缩力量相应增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肌凝蛋白含量增加、肌毛细血管网增多、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等因素造成的。2 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大、频率高 ,则肌肉产生的力量也大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参与收缩肌纤维数量增多 ,则力量就增大 ;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3 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一般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三种类型。肌肉中不同类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6.
<正> 竞技能力的专门化不仅和运动技术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有关,而且也和肌纤维的类型和新陈代谢有关。肌纤维主要有两种类型:快收缩纤维(FT)和慢收缩纤维(ST)。代谢机能也有两种:有氧过程和无氧过程。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作为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突触连接,一生中持续经历重构过程。NMJ的形态学变化可受肌体活动程度的影响并与年龄及肌纤维类型相关。目前,国内大部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对骨骼肌整体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而有关运动对NMJ形态影响的报道较少。就国外有关各种运动形式下NMJ产生的形态学适应性变化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common neural inputs)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方法: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50%MVC负荷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sEMG,为考查疲劳因素对相干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作用,对记录的sEMG按运动持续时间平均分为两段,分别对两段sEMG进行相干性分析处理。结果:在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MF指标随运动持续时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单调递减变化趋势。从相干性分析结果看,在beta频段和gamma频段内,运动后半段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sEMG相干函数值要明显小于运动前半段,而tremor频段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50%MVC静态负荷屈肘运动致肌肉疲劳过程中,随着负荷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共神经输入同步支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运动皮层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激活能力随疲劳发展的下降不同步性及为维持既定的收缩负荷,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运动单位的募集策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药红毛五加多糖对解除骨骼肌疲劳的作用。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形态定量对运动疲劳大鼠股四头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经服中药组恢复后的三种肌纤维类型的糖原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明显高于疲劳组(P<0.01)。提示红毛五加多糖对解除骨骼肌的疲劳、促进有氧代谢,提高有氧耐力训练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时,可以说身体疲劳了。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一般疲劳可以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两类,具体分可有以下四类: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一般从局部肌肉疲劳开始,疲劳部位与其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更容易疲劳。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低而糖酵解能力较强,主要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大量乳酸堆积。因此,一般认为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发生的局部肌肉疲劳主要由于乳酸堆积引起的PH值下降,是长时间运…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12.
肌肉特点肌纤维类型和面积肌肉能否提供足够的能源与张力是一个人在长跑中是否能够跑得快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人长跑成绩的好坏是同他的肌纤维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自Bergstrom(1962)所创针刺活检技术问世之后,加之结合对肌样品的显微以及生化分析,长跑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与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肌纤维类型是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一个方面。长跑运动员肌纤维类型之特点、它同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训练能否导致类型发生互变等等,都是令人关心的问题。肌纤维分为快(FT)和慢(ST)两大类型。快肌又可分为F_a、F_b和F_c三个亚型。一般说同FT比,ST(慢肌)纤维收缩速率慢、糖酵解(无氧供能)能力小。但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概念,大量的人体骨骼肌是由结构、代谢、功能等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的形态机能多相系。从肌纤维中可分为慢的、红的、氧化的、耐疲劳的1型;快的、红的。氧化酵解的、耐疲劳的11—A型;快的、白的、酵解的、易疲劳的11—B型。肌肉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叫做“肌纤维的成分”。当前确认,肌纤维的成分是遗传决定的,除了所谓的假定肌肉之外,绝大多数的肌肉都具有这一个体特征。不过,在文献中也还存在相反的意见。因此,关于肌纤维成分由遗传决定的问题决不能认为是最后的结论。它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肌肉内部由遗传决定的肌纤维成分作为人体结构的一个因素即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诱发胫骨前肌疲劳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疲劳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EMG)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V组和E组的sEMG的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Mmax在肌力下降之前,就出现了明显低下的现象;(3)V组和E组的H/Mmax在肌肉疲劳发生后均出现了低下现象。结论: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和动物骨骼肌的特性在科学论文和一般文章中颇受重视。文章记述了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代谢特征,肌纤维是怎样排列进入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是怎样参与不同的运动练习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和酶活性方面有什么区别以及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的影响。用针刺法从人的肌肉中取样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不困  相似文献   

16.
8.两种基本类型的肌体纤维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要明确,不管通过什么类型的训练,两种基本类型的肌肉纤维,即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组成不同程度地由遗传所决定。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使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发生选择性的肥大,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和代谢能力也可相应地加强。例如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背屈运动引起胫骨前肌疲劳时的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voked EMG)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V组和E组的sEMG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的胫骨前肌(主动肌)Mmax和H/Mmax明显降低下,比目鱼肌(拮抗肌)Mmax和H/Mmax在胫骨前肌疲劳后则无明显变化;(3)V组胫骨前肌与比目鱼肌的H/Mmax在疲劳发生后均表现出显著低下,但二者的Mmax却无明显变化。结论:肌疲劳时不但主动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受到了抑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疲劳时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有下降。本文观察了30名受试者在70%等长收缩时MCV和MPF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工作开始时股外肌MCV数值为5.11±0.59米/秒,MCV数值的差异可能在于不同受试者肌纤维类型的不同比例;MCV在等长收缩过程中逐渐下降,在疲劳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可认为MCV下降是肌肉疲劳的反映;疲劳时MCV下降与MPF下降有较密切的关系,提示MCV下降对MPF下降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并分析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在动力和静力性运动时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肌电和脑电信号变化特征,将20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经常运动组(A组)10名,运动不足组 10名(B组).受试者进行动力性MVC持续肌肉收缩和1/3MVC静力性持续收缩两种运动,同步记录EMG和EEG信号.结果显示,MVC动力性运动时A组受试者平均MVC、RMS、IEMG显著性大于B组,MF则呈下降.随肌肉收缩持续IEMG变化形成一明显的转折点,但1/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短于MVC运动时间.不管是动力还是静力运动IEMG拐点与脑电α指数拐点发生在时间上一致.结论:IEMG形成的拐点可能成为肌肉疲劳的参照点.EEG所反映的中枢疲劳与EMG所反映的外周疲劳在生物电学变化上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和人身上用交互神经支配和电刺激骨骼肌的实验证明Ⅰ型(慢收缩)肌纤维具有转变为Ⅱ型(快收缩)肌纤维的可能性,反之亦然。人体每种纤维的百分率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已有人报告过。但是,耐力性训练使ⅡB 与ⅡA 的比率下降,而固定不动可使这一比率升高。这些研究表明ⅡA 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