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后汉书知意》是刘咸炘《四史知意》之一。刘氏博采众家,引证丰富,从史法和史识的角度对前人关于《后汉书》的研究进行史学批评和辨析,并对《后汉书》的篇体和识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本文以《后汉书知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后汉书知意》的撰写原因和体例,从史学史角度探讨刘咸炘著史需明确史体,读史应察变观风重源流的史学观,从中可见刘氏的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北宋宋庠、宋祁兄弟时以"双状元"闻于世,有关二人的轶事传说多见于历代文籍。自《青箱杂记》从诗谶角度记载时知安州的夏竦命少年二宋作《落花》诗之事,后世相关记述基本沿其诗谶观念,但在《落花》诗成之时的问题上有出入,当代各家宋诗选本对此也有误注。本文在考证《落花》成诗问题同时考证出夏竦知安州的时间,可补李之亮著《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相关阙如。  相似文献   

3.
刘咸炘是民国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川籍史学家。《太史公书知意》是其巨著《推十书.论世》的首篇,也是"前四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篇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史法不明久矣",并针对传统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史义是史学研究的核心、明史法是探史义的关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挈史旨是史学研究的归宿等一系列观点,在民国时期的新史学领域颇具特色,对当代历史研究也具者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李开元先生今年在《史学集刊》第4期上发表了《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一文,阐发其“3+N”史学理论,于今日史学理论界有莫大的益处,将抽象的史学理论与具体的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实在是一种绝妙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思想是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思想,像血液一样流贯于他的全部著述之中。这种学者的执着使他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与文化史相重合。《元白诗笺证稿》等直接关涉文学创作的以诗文证史的著作姑且不论,即使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那样的纯史学著作,寅恪先生也是选取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加以立说。1951年撰写《论韩愈》,开宗明义即提出,他的文章是要确定“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是我国史学迅速发展,史学繁荣的历史时期,著名史家及具有深远影响的史籍名著大量涌现,产生了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书编纂体例,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蜀鉴》是宋代四川史学家郭允蹈所撰专记蜀中之事的著作,此书集中反映了郭允蹈的史学思想。本文试以《蜀鉴》为中心对郭允蹈的史学思想进行探讨,探寻南宋时期知识精英阶层忧患视域下的史学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7.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在史学、经学等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学者研究《左传》的成果汗牛充栋,本文拟就管窥近十年来部分研究成果,尝试对目前学界《左传》研究动态进行初步把握。  相似文献   

8.
鲁能 《华夏文化》2013,(2):56-57
《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是著名伊斯兰教及中东史研究学者伯纳德·路易斯的经典之作。2000年版本的题目为《中东:激荡在辉煌的历史中》。在这部著作中,伯纳德·路易斯在占有大量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入手以其雄厚的史学功力与  相似文献   

9.
被世界公认的著名蒙古史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博里斯·雅科弗列维奇·符拉基米尔佐夫,一生致力于对蒙古史学的研究,成果卓著。在对蒙古史学文献长期的研究中,他尤其酷爱鄂尔多斯萨囊彻辰著述的蒙古源流》。今年是这位蒙古史学大家逝世75周年,本刊特编发王大方先生撰写的《世界著名蒙古史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一文,以示纪念,并向读者对符氏的生平和学术成果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高强 《华夏文化》2002,(4):15-17
司马迁对中国史学的重大贡献早有定论,其民族思想也得到了关注和研究。然而,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的贡献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史记》对汉族的形成,做了很多的工作”。下面我们考察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一侯外庐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一生的学术工作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史学遗产,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代表著作、理论成就、史学路径以及学术精神。一、代表著作。侯外庐一生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又可以分在六个阶段中。第一段,1923—1926年,这是侯外庐在北京求学的阶段,他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在报刊发表的一些学术、社会以及时政论文,如《哲学与人生》《理想中之妇女解放运动》《一年来的中国政治》等;第二段,19  相似文献   

13.
項陽 《中国文化》2013,(1):31-40
学界对於《诗经》的研究持续了两干余载,学者们从史学、文学、诗学、经学等诸领域进行把握,可谓精深而周致。音乐学界通过“歌词”把握音乐的结构意义,亦有相当收获。  相似文献   

14.
正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出版发行之际,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于6月1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共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瞿东林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张海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5)
正旱莲,又称木莲,别名黄心树,木兰科木莲属,花如莲,是我国珍稀的乔木花卉品种。史料记载,唐宋时期的西南蜀地盛产木莲。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道:"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花色相傍,出忠州鸣玉溪,邛州亦有。"北宋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记》  相似文献   

16.
嵇文甫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辑录考释了嵇文甫四篇佚文——《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对日抗战与三民主义》《我们要学习宋鈃》《君子之道》。这些佚文从侧面反映出了嵇文甫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抗战风云中的文化选择和责任担当,是对三十年前出版的《嵇文甫文集》的一次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历史学界,“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这个概念与“历史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 of History)经常相互混用。从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有密切联系和近似处,也有细微差异和区别,并不完全等同。那么,究竟什么足“比较史学”。什么是“历史的比较研究”呢?  相似文献   

18.
《通鉴·唐纪》的编撰并非衍两《唐书》本纪之文、合其志传为一,而是将唐代列朝《实录》作为其参考、引用的核心史料。司马光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处理《实录》史料,既以《实录》标目、直接引用《实录》、辨析《实录》中的曲笔与错误,又对《实录》中的部分曲笔采取了保留态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唐纪》比《实录》更胜一筹:纠正了《实录》中的曲笔、谬误的记载,其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删去了《实录》中冗长、重复的部分,《唐纪》能够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依据其落脚历史与现实的一家之言改造《实录》所记,确保了《唐纪》所载内容能够符合史学资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1,(1):189-191
1942年夏,我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始列陈垣先生门墙。陈垣先生为史学大家,时皆尊称援庵先生。入学后,历年得聆援庵师亲授《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佛教史籍概论》及《史源学实习》诸课程,获益滋多,为我一生从事学术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师著述闳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  相似文献   

20.
从以往中国历史教材谈新教材的编著方光华本世纪初,中国史学界曾兴起一股史学革命的思潮。这一思潮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史学目标就是要创作一部全新的中国史。为此,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章太炎拟出《中国通史略例》,一时关于新的中国通史的设想与讨论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