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在幼儿园会问小朋友晚上在家最喜欢做什么,举手回答“看电视”的不少;再问都喜欢看些什么,众口一词说是《狮子王》《猫和老鼠》等卡通片,原来在这些小朋友的眼里,“看电视=看VCD。”学龄前儿童何以与当今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无缘?着实令人困惑。打开电视,以少儿为对象的节目不少,但真正适合三至六岁幼儿园小朋友观看的节目却不多,能抓住这部分小观众心理,激发他们观看兴趣的节目更是少而又少。倒是一些广告商别出心裁,以极富动感的镜头和琅琅上口的画外音,拍出诸多令小朋友过目不忘且津津乐道的商品广告,“…  相似文献   

2.
《寻找小哥哥》是宁波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十几分钟长的少儿电视专题片,在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能够获得如此成功,自然有其道理。笔者从事青少年电视编导工作十几年,所拍所见的电视节目也有相当数量,但看过此片却深为感动。这是一个由孩子自己讲给孩子和大人听的故事,其真实、生动、感人,在千千万万的观众心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一、平实的故事,讲出了深刻的主题《寻找小哥哥》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一个名叫琪琪的5岁女孩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迷路后,被一…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送人一条鱼他只能裹腹一餐如果你教他捕鱼他将会终生不饥──东方格言这段东方格言我很早就知道了,但真正的理解它,还是今年我搞少儿节目《勇敢者》的时候。《勇敢者》节目是1998年元月1日《七色光》少年版新推出的一个小板块。它给同学们创设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参加者解决一个意想不到而又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基中仍“找家”、“北京西站接人”、“路遇盗车贼”、“独自在家”等。在《勇敢者》节目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意愿去独立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这个节目,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做。节…  相似文献   

4.
临去南斯拉夫前一天吃晚饭时,我那上幼儿园的宝贝儿子突然大声蹦出一句话:“爸爸,你去南斯拉夫,会被打死吗?”这一问,我顿感双眼发潮,食欲全无。孩子自然受到了训斥,我也自我安慰,或许孩子理解的“打死”,就是那种拿着玩具枪,嘴里“啪啪”地叫着,中弹者合一下儿眼马上又接着玩儿的游戏。可转念一想,也不全是,他天天和大人一起看电视新闻,尽管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但显然也还是知道南斯拉夫是个十分危险的地方。孩子问了那句话以后,饭桌上一家人不再有话,我心里明白,不是因为孩子,都是因为我。 这次受命去南斯拉夫,我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拍摄和编辑制作《焦点访谈》节目,同时还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世界报道》、《东方时空》、《新闻调  相似文献   

5.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6,(11):54-55
刚接手编辑《集思广益》专栏时,经常有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志问我,怎样给这个栏目写稿。所提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就两句话:写什么、怎么写。我的回答也是两句话:多看看、多想想。这个回答显然不能使提问者满意。一些熟悉的朋友反问:多年的厨师难道煮粥不会?当然,这是把我看高了,把这个栏目看小了。不会煮粥的厨子有的是。经过几个月学习摸索,放水多少,添米几许,火候大小,总算摸到一点门道。我把我的体会说出来,算是对我回答的一个补充吧!知道“写什么”,先得搞清“是什么”。这就要从栏目的特点说起。《集思广益》是军报一版一个新闻性的言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好人     
小孩子看电视,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简单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7.
朱秀凌 《视听界》2006,(3):81-83
少儿并非只喜欢看动画片,不关心时事,其实他们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一般的新闻节目少儿不太愿意看,或者说看不太懂。而少儿电视新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那么,何谓少儿电视新闻?武汉少儿频道副总监邹鹏志曾做出这样的定义:“少儿电视新闻,是借助电视传播的视听符号,以少儿能够并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对少儿关心的变动的事实的及时报道。”①从去年开始,全国刮起了一阵少儿频道的开播旋风,少儿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主要的节目形态陆续亮相荧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杭州电视…  相似文献   

8.
老骥 《青年记者》2004,(2):12-13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新周刊》曾被有的网友称为当今中国传媒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妖艳女人,但现在在一些传媒论坛上经常看到“你还看《新周刊》吗”这样的帖子,对于《新周刊》曾经的拥趸来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尴尬的问题,如果回答说仍在看,那很可能会招来一片嗤笑声,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看《新周刊》。如果回答说不看了,心里又时常想着它最近又出什么新花样了没有。现在的《新周刊》就是  相似文献   

9.
电视未来时     
栾轶玫 《视听界》2011,(6):117-117
未来电视是什么样子的呢?传统电视面临终端革命而不得不做出改变,越先行者得益越早。在可见的未来.电视至少沿着5个方向自我进化,一个是“s…’电视,一个是社交电视,另一个则是云电视。SIRI电视:语音控制使得人与电视能够交谈SIRI是什么?它是一种全新的语音识别并能按照指令进行行动的新技术。SIRI电视是什么?就是你可以与电视机“交谈”。你舒服地窝在沙发,对着电视说“播放孙红雷主演的热播剧《男人帮》第6集”,或者说“播放晚间《新闻联播》”,电视的SIRI界面就转动起来,并迅速切换到你想要看的电视节目中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2,(4):106-107
<正>唐诗里藏着名山大川。唐代诗人为什么喜欢旅行?他们中的“登山冠军”是谁?哪座名山在唐诗中的“出镜率”最高?边塞军人白天煮饭的锅,晚上用它做什么?你知道藏在唐诗里的山都是什么山吗?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在哪座山下“结义”?……《唐诗里藏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三·山川篇》中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具有特色,更能吸引读者?一、增日含蓄感含蓄能够调动读者的好美心,增强吸引力。当今社会人们阅读层次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美感要求也增高,而含蓄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含蓄感,读者只有往下看。看过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了我国自己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我曾制作过一条标题叫《有“泉”能使苍蝇乖》。泉,是泉眼、泉水之意,哪里的泉能让苍蝇乖呢…  相似文献   

12.
冯斌 《新闻前哨》2006,(12):59-61
现代社会人人都在看电视,但人人都会看电视吗?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对电视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到一个十分复杂的电视宣传质量评价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都会自觉不自觉经常谈论的一个仁见仁智见智的话题。本试从多角度、多层面谈谈电视宣传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一些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有几家报纸报道说,在北京市西直门八道湾11号发现了鲁迅先生撰写《阿Q正传》一书的手稿。因此这些报刊就把八道湾11号称作“阿Q的诞生地”。 人的“诞生地”就是人的籍贯。 但是,阿Q有籍贯吗? 翻开《阿Q正传》第一章,鲁迅先生就特地写道,他“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也“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因此籍贯也有些决不定”。 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连人家的姓名籍贯都闹不清楚就提笔给人家写传记,岂不荒唐? 要想了解鲁迅为什么这么“荒唐”,就请看鲁迅  相似文献   

14.
和朋友一起逛街,去超市购物,去公园散步,步行去上学,坐地铁去上班,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假如有人告诉你,恐龙从来没有出现在地球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科学或是文学,我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你会相信他吗?你知道什么人被称为“被剥夺了洗澡和理发权利的人”吗?当有人从你身边经过,只是因为他穿了长外套,你会紧张吗?你会认为他将随时掏出自动武器向你射击吗?你对陌生异性微笑过吗?你愿意他们看到你的笑容吗?这些问题似乎不值一提,无论回答“是”还是“不是”,回答的人大概都会在前面加上“当然”两个字。就像我们当然热爱和平,每个人当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男女当然平等,每个人当然拥有恋爱的自由和信仰的自由,就像我们拥有逛街和吃冰激凌的自由一样简单。  相似文献   

15.
沈建群 《大观周刊》2012,(47):277-277
说到习惯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很熟悉。习惯,就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首我们可以围绕孩子与电视的话题做一项调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喜欢看电视吗?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吗?是不是一到家就打开电视?双休天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呢?刚才我所提的到的几个问题就是关于习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每三人中就有一个是孩子;在全世界的孩子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是中国的。如何造就一代新人尤其是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便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随之而来的,我国出版工作者也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给孩子们看什么书?” 在少儿图书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少儿图书内容成人化,消费高档化问题;严重缺乏能流传于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员及鲜活的文学形象问题;日本卡通漫画图书充斥于中国市场问题;少儿读物偏重于趣味性、知识性而缺少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和实用技能教育的问题;少儿连环画在“中外著名童话”、“中国历史典故白话”等狭窄的道路上拥挤不堪,缺少新思路的问题等等这类问题的存在,不能不令人担忧,如果解决不好,难免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说到少儿广播,大家就会想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小喇叭》。50年来它唱着有趣的儿歌,讲着好听的故事,让人觉得趣味盎然,吸引着无数孩子甚至是大人。现在社会进步了,科技发展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如电视,电子玩具,网络,立体杂志,有声读物等)在吸引着孩子们,我们广播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少儿广播节目要充分考虑到少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少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  相似文献   

18.
李华英  李艳 《新闻前哨》2013,(11):79-80
近几年来,全国电视圈内刮起一股“创新风”。不论大小电视媒体,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新栏目,“创”出一个新样式.可谓是创新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想要个什么东西拍拍脑袋就能马上出来的。那么,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其实这是有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19.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20.
EQ有内外两个维度。内部维度主要是指向自身的,通过你的思想、感情、行为表现出来。外部维度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有这样一些问题:你能很好的读懂他人并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吗?你能激发并鼓励他人吗?你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示共鸣,什么时候又该表示同情吗?你知道该如何解雇高EQ的员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