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出一项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移动GPRS和Internet网络,实现心脏疾病的医院外远程监护。监护系统包括数据服务中心、心脏监护中心和心脏监护站。数据服务中心用来接收、处理、分发用户上传的心电监护数据,综合管理用户数据和网络系统;心脏监护中心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心电数据诊断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同时通过短信、电话、W eb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监护结果和医疗咨询回复,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心脏监护服务。本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重点阐述了.NET框架下的Windows服务及多线程技术,将其相结合,灵活应用到远程心电监测系统中,通过串口扩展板,实现了多端口同时监测远端心电传输请求,并完成心电数据的无失真接收,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的整体性能,对建立心脏病监控服务网络、为心脏病患者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和长期家庭监护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种心电远程监护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电远程监护系统需要管理和维护各种大量的数据,有效管理心脏病人的数据对于心脏疾病的监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心电远程监护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方案,针对心电远程监护所涉及到的病人、医生和系统管理等多种数据,通过建立各种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数据库的构建,使数据得到了安全存储和有效应用,文章重点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因应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发展,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心电实时监护终端。该监护终端采用ZigBee新一代的SOC芯片CC2530和心电(ECG)传感器,实现了对人体心电信号的采集、无线传输、实时分析以及异常报警的目标,通过与远程的监护中心连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实时监护与心电诊断。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DataSocket技术的心电双重监护系统实现方案,该系统主要由心电预处理模块、集成模拟前端、微控器、监控终端和电源模块组成,具有小型化、低功耗和高性能的优点。集成模拟前端利用SPI通信技术,将心电数据帧传输给微控器的UART串口并显示在服务器端,实现了心电第一重家庭/社区监护;利用DataSocket技术,将ECG信息远程传输给客户机端,实现了第二重医生/专家监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无线心电监控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平台的三边定位模式。基于该定位模式,研究了一种无线心电监控系统的跟踪定位算法;采用ZigBee协议设计了实时心电监控网络平台,利用微型心电传感器实时采集被监控对象的心电信息,利用三边定位技术,在监控平台上实现对被监控对象的定位处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锁定被检测者的位置,可用于对中老人和病人进行远程监护。  相似文献   

7.
心电监测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监测心电图的变化来判定用户是否有心脏疾病的一种方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电监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更加细微的特征,判定心电异常的类别。设计了一个移动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实时把用户的心电图传输到服务器端,由心电监测智能算法判定异常结果并反馈给用户,对心脏病的监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日益突出的养老监护问题,为了更方便地监测老人的卧床状态及起居习惯,提出一种基于云存储的卧床状态监测系统,在降低养老院、医院及第三方医疗机构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老人卧床状态实时监测,从而达到睡眠分析、行为数据监控和远程监护等目的。该系统监测精度高、实时性好,可实现病房、养老院的无人化远程监护,有助于建立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Internet网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C/S)和点对点(P2P)网络工作模式,利用C/S模式学生可上传人体生理信息至服务器或从服务器下载人体生理信息进行诊断,利用P2P模式可实现人体生理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护。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了解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监护系统的构成,掌握远程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心电电话遥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技术,并提出了一种适合利用目前的技术条件实现的心电遥测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心电图参数监测的快捷性和实时交互性问题,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控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心电监测系统方案.监测终端采用微控制器MSP430实现心电信号的采集放大和AD转换,选用内置低功耗蓝牙4.0BLE的CC2540,实现心电数据至智能健康手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功能,并经3G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至远端医生的“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医患交互式移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远程心电监护是一项新兴的远程医疗技术.讨论了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将远程心电监护实验引入高职院校远程医疗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法,介绍了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采用C8051F020单片机、HK-08A心率传感器、霍尔传感器A3144E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设计动感单车控制系统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发送端C8051F020单片机实时监测心率传感器输出的心电信号和霍尔传感器输出的反应动感单车转速的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通过NRF24L0无线发射模块实时发送监测数据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C8051F020单片机和无线接收模块NRF24L01对接收到的监控数据进行解码,解码数据通过监控中心C8051F020单片机串口发送到上位PC机。上位PC机控制界面通过VC++6.0编程实现,可以读取多个发送端的数据,并实时显示数据波形和存储数据,方便运动者实时查看和比对。本系统可以无线接收、实时显示(存储心率和转速数据)、操作界面良好,方便应用于家庭和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们的需求,开发出了用于社区或家庭健康监护的小型化装置,该装置分别采集人体生理信号与参数(如心电信号),经由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传送到无线移动终端(如掌上电脑、PDA或手机).系统在无线移动终端上可实现健康监护参数的数据存储、显示和信息处理,并基于其无线数据通信功能实现联网,构建低成本健康监护网络,实现远程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12导联心电图作为一种心脏功能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在体育科研中常用于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及训练监控之中.心脏猝死作为心血管意外中最极端的后果给体育运动带来了负面影响.研究证实,12导联心电图在运动前心血管疾病筛查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从而避免运动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心电图这种高精确性的检测工具有着无法回避的弊端,如:有限的医疗资源,费用昂贵,不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筛查等等.因此,心电图怎样在心源性猝死的筛查中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窗防盗、煤气泄漏监测、远程视频监控、客户端和手机远程监控。该系统采用CC2530及传感器构建ZigBee家庭局域网,采用$3C2440A作为硬件平台,并搭载Linux操作系统来设计家庭网关,利用3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家庭外网。可通过3G网络与Intemet客户端软件实现远程监控。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17.
一种冠心病心电信号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用于冠心病心电信号的识别.首先给出了RBF网络的结构,然后讨论了网络的训练方法.并构造了RBFN对冠心病心电信号和正常信号进行了识别.临床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心脏疾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中设计了基于C8051F340的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按照系统设计原则,提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并采用余弦离散变换DCT对心电数据进行压缩,方便了数据存储和传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为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一科进行诊治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计128例,首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共检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患者52例,阳性率为40.63%。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共有49例患者为冠心病,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7例。动态心电图灵敏度为89.80%(44/49);特异度为89.87%(71/79),准确指数为79.67%。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