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和平发展时期,旅游业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不文明行为,既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积极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明行为     
近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举措之一,政府从征集“中国公民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入手,发起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相似文献   

4.
文明旅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艳 《文教资料》2009,(11):67-68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中国公民出国、出境、国内旅游的规模越来越大.游客的脚步也遍布世界各地.调查表明,不文明旅游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文明旅游就显得十分重要,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消遣的首选方式,虽然我国公民出游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但仍有某些方面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适应,与"文明古国"这一国际定位也不相称,因此加强旅游者素质教育是一个急迫的课题.针对出现不文明旅游现象,究其现状及其原因分类,力求通过政府政策、旅游文明教育活动、旅游企业教育、旅游景区教育等方面进行旅游者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文化自觉引领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个角度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有知识设文化”的现象。所谓没文化,就是指素质低,缺乏教养。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人,便后请;中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旅客走出国门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一些中国公民的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决心用三年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以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仅以上事例,就应使国人警醒;尤应敦促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素质教育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怎么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新兴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立足于对海南游客旅游文明素质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海南游客文明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呈现多样化。据此提出:加强全民教育,增强文明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旅游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塑造“择善”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公民的韩国出境游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但中国游客在韩国的一系列不文明表现,导致韩国人对中国人误解加深,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公民旅游的好心情,有可能破坏两国关系的友好。剖析中国公民在韩国旅游期间的多种不文明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韩国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对策,对进一步加深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 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对出境游和国内游进行行为规范。学习提示:近年来,少数中国公民在国内外旅游中“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等  相似文献   

10.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公民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民的良好素质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之一,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参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青年群体的先进形象,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11,(9):1-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的确,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这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  相似文献   

13.
10月1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举行主题活动,纪念“国际老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进联合国全球战略”。该机构执行主席欧拜德致辞说,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会达到全球人口的1/5,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合作与规划,改善各年龄段人口的生活质量。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这对于提高旅游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的良好国际形象,是十分必要的。10月6日《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发布。这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湖南教育》2006,(4):26-27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苟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相似文献   

16.
公民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公民生态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公民的新生素质。与其他素质相比,公民生态素质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人对自然的伦理道德情怀,体现了人类素质的进步性,突出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系统性。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公民的生态素质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和谐的生活、社会物质基础、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正面国际形象的构建等众多层面。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18.
公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硬元素,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文章从历史、经济、社会、管理等角度,对影响公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原因进行了立体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探讨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政府治国理政和人民不懈追寻的美好愿景。公民素质,尤其是当前社会建设者和实践者——成人公民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教育“公益性”和“非产业化”的定论,无疑为成人教育反思自我、重新定位提供新的背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成人教育的公民教育使命这一命题,通过对成人公民教育与前成人公民教育的区分界定,成人公民教育原则以及推进成人公民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期对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公民教育实践开展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在“工学交替”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显得更有意义.本文着重从加强校企合作,树立公民意识争做企业公民等方面谈了一些有效开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