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父爱无声     
朱兰 《云南档案》2005,(6):41-41
十二岁的女儿今年小学毕业,留下一段从快乐童年走进花季少女的美好回忆。我将女儿的足迹整理装进了家庭档案盒,永久珍藏。看着这一盒盒档案,勾起我对父亲的无尽的思念……一年前,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怀着沉痛的心情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几个资料袋,打开一看,原来是父  相似文献   

2.
林英 《档案天地》2004,(1):30-33
毛泽东的一生,前后有十个儿女,除后来众所周知的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外,其余六人早年不幸夭折或失落。而这六个孩子中,除毛岸龙是杨开慧所生外,其余五人均为贺子珍所生,然而活下来的,却只有一个李敏。  相似文献   

3.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相似文献   

4.
留在红都延安 1940年5月26日,这是一个令茅盾和他女儿沈霞、儿子沈霜兴奋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茅盾一家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车队,终于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5.
生活科普     
《全国新书目》2014,(5):22-23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1969—1972)》为丁午被下放河南黄湖千校时写给女儿小艾的信,共61封,277面。他的信丰要是画出来的,充满了浓浓的父女之情,是特别年代特别生活最如实的记录,是特别年代特别情感发自内心的表露,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6.
谢江洲 《新闻世界》2004,(11):34-36
2004年5月17日.年仅14岁的小女孩沈小敏在监狱终于等到父亲出狱了。此前,她千里探父.连续8天行走在高墙四周,长呼父亲不止,却未能如愿大墙外的啼血稚音.让闻无不感伤泪下.更让服刑的父亲心如刀绞。  相似文献   

7.
新闻周刊:小平同志走了已经七年了。你们是不是非常想念他?在你们家里,每年会用什么样的形式纪念他呢?邓榕:我们非常想念他。每年的2月19日,是他的忌日。他老人家去世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遗体捐出来供医学解剖,角膜也捐献了,骨灰撒在了大海里。他这个人对于生死问题非常达观,一再明确地反复地跟我们交待,死后不留骨灰,不要修纪念馆,不要竖铜像,不要这些钢筋水泥的东西。他说与其修这些东西,不如多种几棵树。我们知道,他是想回到大自然中去。所以,每年到了2月19日这一天,我们就买好多花,每个人拿一个小花篮,妈妈带着我们全家所有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3,(41):96-96
球星C罗的女友伊莲娜究竟何许人也。日前,在接受美国知名女装杂志《Vmagezine》的采访时,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矿工女儿变成超模的精彩故事。入行之初,  相似文献   

9.
临界点     
人们遇事常常强调自己“虽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这个“见过”很重要,见过之后才知道该不该吃猪肉。带女儿去游泳,女儿说咱们比赛水中憋气吧,我坚决地说,不行,太危险。当然,这也是“见过”的。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唐朝人眼里,对于担任驸马这件事情,不但不羡慕,大多数还非常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贫穷农民的女儿,被县计委主任的女儿冒用名字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长达14年,至今难讨说法  相似文献   

12.
欣欣  一民 《新闻天地》2005,(11):27-29
夜半时分,歹徒入室抢劫又欲劫色,为保护女儿,66岁的老妈妈在哀求无效的情况下,拼死反抗与之搏斗,她身中26刀以超越生命极限的壮举吓退了凶悍的劫匪……  相似文献   

13.
女儿三岁半,名jiujiu。人问起是哪两个字。我总犯难。在胎里时.我们就这么叫她。意思是一个小不点儿.像小女孩扎的小辫子尖儿.写出来便是鬏鬏。可这两个字太难写。后来.有人问是不是啾啾.小鸟的叫声。用这来称呼一个叽叽喳喳的小女孩.不是挺合适吗?我将错就错。说是的,从此女儿名啾啾。  相似文献   

14.
近日觅得顾随的女儿、河北大学教授顾之京新著《女儿眼中的父亲:顾随大师》一书,兴味盎然地读完,一种崇敬感不由自主地从心中升腾而起。  相似文献   

15.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  相似文献   

16.
4岁的斯嘉丽奇怪地看着对面一副黑手党打扮的男人:他拥有密密的头发和厚厚的嘴唇.戴着黑色墨镜,留有络腮胡子。  相似文献   

17.
赵蘅 《中国档案》2006,(2):29-29
母亲和哥姐一直靠外公的丰厚遗产,衣食无忧。外婆守寡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要为她争气。按她的观点,他们都要受高等教育,女儿同样要成材。高额的学费并不掌握在外婆手里,那怎么办呢?她就说:没关系。你们先去考吧,考取了再说。就这样,我姨妈杨敏如和我母亲都上了天津最好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杨丽娟的悲剧与媒体的不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追星女杨丽娟13年痴迷刘德华,一家人倾家荡产,父亲为了满足女儿见到偶像的愿望,不仅卖了房子,又情愿卖肾筹款。时隔一年,2007年3月,这一事件以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杨丽娟及其父亲对见面结果并不满意(没有安排私下见面机会),68岁的杨父留下长达十余页的遗书,在香港跳海自杀,以示抗议,而遗愿竟然还是让刘德华再见他女儿一面。  相似文献   

19.
中考后,女儿兴奋异常地跨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虽不是什么高等名校,但作为父亲的我,此时心已足矣。因为家居贫困山区农村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能到市里的全国重点高中去就读,已算很不容易了。单位的同事,家里的亲戚,问我有何教子良方?每每这时,我总是忍俊不禁、坦然告之:女儿沾了档案的光。  相似文献   

20.
“思竺,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难道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