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江文书以产权及其交易为基础,直指流域经济发展。史料价值,堪与安徽徽州文书比美,而清水江文书研究、影响不能望其项背。原因之一,清水江文书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与文书耦合的独有方法,清水江文书与研究方法不能鸾凤和鸣。本文对历史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的一致性,历史逻辑、思想逻辑的演变与构成和清水江文书的时间动态序列、定量三个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归纳了清水江文书中常见的正讹、补脱、乙正、外批等校改格式,以及重文、省略等书写格式。以上述格式为切入点,纠正了清水江文书整理本中的一些释读错误。从而认为清水江文书校改格式亟需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文书具有珍贵的档案学、史学、法学、农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学术价值。但由于清水江文书的书写者文化水平较低,文书中含有大量俗字、讹字和别字,再加上文书中的文字大多潦草,或漫漶、残缺,给文书标题构拟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还存在少量讹误或不当之处。根据明清以来全国各地民间文书,结合相关字书、辞典,运用文献比勘等方法,以《清水江文书》(第三辑)等文书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在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文献学、书法知识和精细度等六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异常频繁的林地产权复杂转换关系,使得清水江下游出现了大量以古旧土地、山林、木材、房屋等财产买卖和租佃为主的契约与合同文本,现今被学者称为"清水江文书",且被当地少数民族较为完整地传承与保留。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中"天柱卷"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清水江文书、俗字来源及定义进行概述,并以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的数词俗字弍、叁、肆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问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清水江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则是围绕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网络,探讨该区域社会的结构化过程;而对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侧重于其保护、抢救、整理,以及试图从清水江文书中找到民间法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梳理上述两层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可继续深入推进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水江文书是该流域苗、侗族人民用汉字书写的契约文书,文本用字很有特色,其中丰富的俗字现象和俗写类型,是考察近代写本文献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对文书中的常见俗字加以考辨,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对清水江文书的语言文字研究,发掘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悔错字”文书是贵州地方大型档案资料清水江文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农林业生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纠纷调解,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遗存于清水江流域。通过整理与分析“悔错字”文书,文章着重对这一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调解林业纠纷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以汉文书写的民间契约文本,内容以林契和地契为主体,包括分关契、借契、诉讼词、税契、文告、官府执照等。有关清水江文书的由来与特点,学界有较多讨论,但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清水江文书是以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伦理规范达成的契约关系为社会基础,以及文字下乡等因素综合作用后的产物。除具有明显的归户性外,兼具活态性、综合性、文化归属性、生态归属性、外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