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黄山风景区,了解到这里的石头以“奇”闻名中外,此处的石头到底有多奇特,我们来看一看。(示“仙桃石”等四幅放大彩图)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重点说说石头的样子,想象一下它像什么?猜一猜它会有什么来历? 生:我喜欢第二幅图“猴子观海”。这幅图近处是一座高高的山峰,山峰上面的石头像一只小鸡,好像在“吱吱”的叫,远处是一片片白云。 生:我感觉这幅图更像一只小猴子,好像才从石缝中跳出来。 生:我也认为这块石头像一个小猴子,不过我猜它是从花果山出来,正在用手搭着凉棚,望着…  相似文献   

2.
青春是多彩的,它就像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梦,虚无缥缈,任我们尽情畅想;它又像一面面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招展,指引我们向目标大步前进;它还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展示着我们青春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词,一个画 师:孩子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有人说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我们试试,我说一个词,看看你头脑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师:啤酒肚。生:很大。是将军肚。生:肚子圆得像西瓜,很丑。生:肚子鼓起,像一个大圆球,哈,很可爱。  相似文献   

4.
黄芹 《班主任之友》2010,(10):60-60
今天是教师节,我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教室,推开教室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后面黑板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老师,节日快乐!”下面配有两幅图画: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颗心,心有点破碎;另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个苹果。黑板上的话语让我欣喜,学生懂事了,可画上怎么是一颗破碎的心呢?  相似文献   

5.
王惠杰 《中学文科》2006,(12):89-89
《背影》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特定环境下展示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没有像其他文章一样去写父亲的正面,而是抓住父亲的背影,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淡淡的、灰暗的背影轮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我们以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6.
游漓江     
到桂林,从磨盘山码头出发,顺水而下,观赏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上船不过半小时,就到了风景区。我站在甲板上举目四望,啊!这里可真美啊!一座座青翠的石峰连绵不断,有的像八仙过海,有的像正在飞驰的骏马,有的直插云霄,像一根巨大的金箍棒。船在绿带似的漓江中航行,激起朵朵浪花,真像在画中一般,让人越看越想看,越看越觉得好看。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景点是九马画屏,这座山峰临江是一面天然形成的石壁,上面凹凸不平,形成了一幅幅像马头一样的图案,据说能数出9个马头的人是状元。我左数右数只数出了8个马头。我不甘心,加倍细心…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图:妈妈对要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第二幅图:孩子一路上边走边想着妈妈刚刚跟他说过的这句话:路上小心!第三幅图:这个牢记妈妈说过的话的孩子还是摔倒了。第四幅图:摔疼了的孩子终于明白妈妈说这句话的原因。他自己爬起来后就提醒自己:路上小心!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这组漫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会也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许多的叮嘱,而学生也像这位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叮嘱都牢记于心,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含义的又有几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味的叮嘱学生:“不要犯错”。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也许让他们经历过错误才得到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财富。那么,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8.
[案例]《认识象形字》教学片段: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欣赏。(师画文字图)看见这些画,你想说什么?生:(非常激动)这些画真奇妙,像我们学的字又像画。师:对,它们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字。你能猜出它们是哪些字吗?  相似文献   

9.
尊重的“旁观” 《新京报》9月10日:残奥会开始以来,两幅画面定格在记者的心头。画面一:残疾运动员坐着轮椅费力地入场训练。旁边的志愿者没有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提供帮助。这位志愿者后来解释其原因时说:“运动员没有向我提出要求,出于对他们的尊重,我当时没动。”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任务一:我来读给你听师:同学们,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还认得这些字吗?(出示“日”“月”“水”“火”及相应事物的图片,生读)师: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生:“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这些字的样子跟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很像。师:是的,我们聪慧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了很多汉字,这样的字叫象形字。一起读这几个字。生:日、月、水、火。师:可是,有很多意思是画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叶圣陶《小小的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这首小诗,把我们一下子带进了想像的广阔天地:天蓝蓝,星闪闪,我们坐着月亮船,乘风追云,飞向宇宙深处,地球越来越小,碧空浩瀚,星光灿烂……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不知从何时起,诗人丰富的想像却变成了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星子的老师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星子说“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却遭到老师的训斥。曾做过小学…  相似文献   

12.
四季漓江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碧亮的漓江。美丽的漓江蜿蜒穿行在千姿百态的山之中,绘成了一幅幅迷人的画卷——春天每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时,江岸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漓江像一个刚从梦中醒来的孩子一样,欢笑着,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波光,凝视着春天的秀色。夏天夏天就像个热情的小伙,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中跳动着走来了。这时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洗澡。这不,漓江也便成了我们的天地,时而传来一阵阵笑声。漓江似乎又像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帮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秋天秋天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带着一身…  相似文献   

13.
前言:通常,人们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像”与“不像”,尤其是小朋友学画画,进步的标准之一,就是越画越像。然而,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却带给人们极大的迷茫:那些被称作大师的人,他们的画是越画越不“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怎么去“看”这些画?为什么画得“不像”却可以成为传世名作?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学会把握一些最基本的元素去诠释这些画?“越画越不像”印证了一部绘画发展的历史:从摹写自然的“像”到表达内在的“真”。  相似文献   

14.
有个故事,老师让学生们画一幅画,主题是“母爱”。 第一个学生想了想,画了一幅宁静的夜色图:月牙儿、星星、月光下的妈妈正晃着摇篮——弯弯的摇篮也像个月牙儿,摇篮里睡着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开心乐园     
似像似不像 这两幅画初看起来毫无其同之处,但却有7个地方画得相似,你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更加重视品德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设计与组织,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青春宏图     
青春——人生四季中的春天。万物生灵,鸟语花香,争奇斗艳,比潇洒,耍威风。什么都想即爱即有,地广天阔想到处走走。青春像阳春三月盛开在清晨的花朵儿,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赛雪,再镶上露珠,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简评也许是受本期文题“写出你青春的颜色”的限制,本期来稿大多是一个程式,即先写颜色,再道出它的内涵。相对来说,本文就显得独具一格,它不谈青春的颜色,却向你展示一幅幅的画面,像花朵,像青松,像彩虹,像旭日,我们看到的便是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便是作者描青春又像那挺立于悬崖的青松,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阆中,有一条美丽的构溪河,她可是我们四川省六个湿地保护区之一。五月的清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构溪河畔,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小船。随着小船的开动,周围的风景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大学生没有评论过教授,但也很少有像老清华的学生如此大胆又如此深情地大面积、公开化地大谈特谈教授甚至是校长的。我们不得不为老清华学生的大胆惊叹,更不得不为那时的宽松的师生氛围惊叹。从中能够领悟出的远不止是一幅幅教授众生相。“常言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好像特别是为我们的刘叔雅先生而设的。记得那日国文班快要上课的时侯,喜洋洋地坐在三院七号教室里,满心想亲近这位渴慕多年的学术界名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初二《物理》的封面有一幅美丽的图片:“水珠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通过水珠可以看到另一侧花朵的像,这些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类似的练习题“拿一个凸透镜看窗外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什么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