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鹏 《华夏文化》2008,(1):60-61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也不过四千多年,然四五千年以前的人类靠什么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呢?原始符图无疑是文字的雏形。或如《山海经》中传说的河图、洛书,据说夏朝人得之曰《连山》;商朝人因之做《归藏》;周人也是以此演成《周易》的。《周礼》中又把《连山》、《归藏》、《周易》并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研究中“《周剔热”的出现以及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深入研究,《周易》尤其是《易传》的学派归属问题成为易学研究的新热点。仅笔者所见,1989年至今发表的有关论文40多篇,专著一部,在山东等地召开的不同规模的易学研讨会上,《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为与会学者所关注,争论比较激烈。1989——1992年间发表的有关意见主要集中了通行本《周易》的思想特色及传承系统。1992年,湖南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后湖南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此后又陆续公布了帛书(周易》的大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姚小鸥 《寻根》2004,(2):34-37
《周易》本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占筮书。自从孔子作《易传》以来,学者又相继挖掘出其中深湛的哲学内涵。至于人们留意到《周易》中的古歌,是较晚近的事情了。对《周易》古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一研究拓展了《周易》研究的领域,扩充了先秦诗学研究的范围,对《易》学和《诗》学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思想的当代意义焦树安《老子》在中国哲学中,是仅次于《周易》,为历代解释和阐发最多的一部古籍。《论语》文字口语化,歧义不多;《老子》洋洋五千言,是一部“哲学诗”。历代研究《老子》者甚多,著名的注解就有数十家。从汉时河上公的《老子注》、严遵的《老子指...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家京特·格拉斯又献新作西石编译1959年,随着处女作《铁皮鼓》的问世,32岁的京特·格拉斯(GunterGrass)一鸣惊人。37年来这部非同寻常的作品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环;其印数已达400多万册,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书中的主人公、鼓手奥斯卡...  相似文献   

6.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文化学术界高度重视对《周易》的研究,人们试图对这个丰富的思想宝库挖掘整理,弘扬光大,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建设、世界和平有所助益。本文拟就(周易)经传文字中记述甚多的“中正”之德与“和合”利贞的关系,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专家学者指正。一、“中正”为德,为体;“和合”为行,为用。太极两仪为道,“中正”为德。对此,凡熟悉(周易》及儒学经典的,不会有异议。(周易)64卦中,关于“中正”或分述“中”与“正”的记载,至少有45卦之多,并明确表述“中正”是大德、…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9.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10.
《周易》凝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理解世界的智慧,它奠定了中华明的根基,所以古人称赞它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历代贤哲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诠释,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易学诠释史与中国古代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由此可见对易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汪学群研究员所《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47万字)为易学史研究园地增加了一朵新葩。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怎样的一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怎样的一部书?李学勤学术界的所谓《周易》热,已经流行了好几年。1990年春天出版的《中国图书评论》曾为此辟有专栏,提到"沉睡三千余年的《易经》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这为各人始料所不及,然而它毕竟真的'热'了起来,不仅成了一门'易学',而且诸家...  相似文献   

12.
吴瑶 《华夏文化》2020,(1):12-13
正《周易》作为六经之首,历代注书不辍。自秦汉以降,学者泥于象辞,专于术数,至王弼《周易注》,一扫前代繁冗拘迫之风,开创以义理解读《周易》的先河,并影响此后数千年的《易》学历史。除了《周易注》本身的内容与解《易》之法,王弼《周易注》本身经传合并的编排体例亦成为后世主流的《周易》本体例。对此,程颐的《周易程  相似文献   

13.
“经传分治”是郭沫若研治《周易》的重要方法,具有超越前代的眼光与视界,成为推动《周易》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并为《易》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沫若“经传分治”治经方法的学理基础与文化根脉需要系统把握,对其依靠主观臆想、“精神考古”得出的某些结论,则值得进一步的审视与检讨。  相似文献   

14.
八卦起源新说──《周易》本义之一杨炳昆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向则是否认《周易》起源于卜筮,竭力将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15.
刘子华1918年赴法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院时,业余爱好天文,将现代天文数据同《周易》宇宙论相合,以独特的易学象数思维方法,开展研究,从而预测太阳系存在有待发现的的第十大行星而轰动欧洲。本文着重研究刘子华如何运用《周易》的象数思维方法进行其科学预测,从而首创宇宙太极中心论,综观宇宙星系;阐发两仪配偶律,探索星际关系;营建八卦家族,编排星群结构;借重阴阳平衡律,测算木王星数据以及取象比类的直觉思维之妙用。  相似文献   

16.
厄普代克与《兔子,跑吧》齐萌李平编译《兔子,跑吧》动笔于1959年,当时27岁的约翰·厄普代克(JoahnUpdike)已成为一名职业短篇小说作家和诗人,还做过《纽约人》的记者。在此两年前,他曾闯入新英格兰,试图成为自由撰稿人。《兔子,跑吧》最初为一...  相似文献   

17.
郑熊 《华夏文化》2016,(1):38-39
正对儒家经典《周易》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就有从具体概念入手来研究。现有从概念入手来研究《周易》的成果,主要涉及到"诚信"、"象"、"天地"、"周"、"小"等,对《周易》"中"概念的研究则不多见。此外,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具体概念含义的演变来考察儒学形而上学化趋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希望通过对《周易》"中"含义的解读,来显现儒学发展的形而上学化。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一批帛书,业已著称于国内外学术界。这座墓下葬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所以帛书的年代下限是文帝初。帛书内有《周易》经传,审其字体及与其他帛书的关系,可定为文帝初写本,内容同当前通行之本有较大差异。这对《周易》的研究,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发现。帛书《周易》的经文部分,经过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释文已于一九八四年发表。传的部分迄今尚未刊布,但通过一些学者所作介绍,也  相似文献   

19.
《周易·咸卦》涉性爻辞正义及其他──兼对潘光旦、李敖诸说质疑张惠仁一《周易·咸卦》的性爱内容关于(周易·咸卦》涉及性爱婚姻问题,古代学者早已指出。如封建时代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论的思想资源,尝试对《周易》文本及其言说方式进行一番"存在论"的诗学解读,着力就《周易》文本所涉及的语言概念问题、《周易》八卦作为元语言结构对于世界诗性意义的开启、《周易》"三才"思想对于人之主体性诗学价值的颂扬、《周易》的作品创建及其文本诗性言说方式对于中国人"诗意栖居"生命形式的根本奠定等诗学问题展开具体讨论,以期能对《周易》所蕴含的诗性精神获得一种整体性的初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