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二语语音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方言)对二语语音习得影响很大,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语音时会把母语中的音素、声调等迁移到二语当中。基于此,利用母语迁移理论,对不同方言背景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元音感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在英语双元音学习中因母语干扰而形成了语音感知盲点,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地方言与英语音系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尽快建构较稳定的二语音系。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42):74-75
语音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二语习得者在发音过程借助母语语音体系来感知和辨认外语的语音体系,语音迁移现象由此而产生。粤语中大量存在的英语借词现象给母语为粤语的英语学习者造成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促进了语音的迁移。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粤语中高频率英语借词的发音和正确的英语发音,归纳出母语为粤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这些发音问题具体表现在闭塞音、摩擦音、鼻音和舌侧音四类辅音音节及部分元音中,英语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减少语音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二语习得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研究探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篇文章对二语习得近些年的研究进行了一个梳理。着重回顾国内外关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习得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影响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学习的因素以及相关对策两个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强调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贡献,从普遍语法理论与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对母语的干扰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当二语学习者因缺乏目的语知识而在交际中产生困难时,他们不得不求助于母语来弥补不足.从语音方面论证了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并结合实证调查证明了母语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正面作用.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学习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对二语学习者的本族语和目标语的音位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是探究语音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Corder1981,Swan and Smith2001,etc.).基于此观点,文章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辅音系统和音韵处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独特的发音问题,指出二语学习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语音、音系知识,还要通过对比分析从根本上来了解导致目标语发音不正确的原因,从而化解目标语和母语的冲突.文章强调语音对比研究只有同语言学的其他研究领域相结合,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以(苗汉)双语学生为实验组,(汉语)单语学生为控制组,主要考察苗族学生的母语和二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苗族学生在英语辅音习得的过程中,源语言的选择主要来自第二语言而不是第一语言;学生母语和二语能力影响着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水平,研究结果验证了国外三语习得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川黔方言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独面谈进行语音测试的方法,旨在从英语鼻辅音习得方面探讨方言对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发现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英语辅音系统比较复杂,本文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发音的异同,以帮助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辅音习得中尽量减少汉语辅音负迁移的影响,从而习得标准的英语辅音.  相似文献   

10.
辅音群的概念最初出现在Bloomfield的经典著作《语言论》中,被认为是"在一个音节中处在同一个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组合"。英语作为一种多音节语言是允许多个辅音连用的词尾辅音群的辅音个数最多不会超过四个。而汉语是不允许。辅音连缀是较难习得的音节结构之一,所以这是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EFL学习者,学习者在发音时就会采取一些策略。辅音连缀发音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1.
豫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对目标语言的迁移体现在二语习得的方方面面。从地域性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来看,在音节、重音、节奏、元音、辅音等方面,都有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语音教学中更需要重视方言对英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借助中介语理论,通过收集四川省东部四川方言区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从辅音、元音和音素组合等方面分析中介语语音特征,可以帮助英语语音教师和学习者认清语音学习的障碍,充分发挥方言语音的积极作用,并克服其干扰,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以及语篇三个方面.因此如何有效地弱化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学习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关键时期假说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争议颇多的焦点之一。而在二语语音习得层面,多数人认为关键期的限制的确存在,这种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坚信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越早越好。为寻求依据,通过对二语语音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进行批判式综述,本文分别分析和解读国外近年来赞同和反对二语语音习得中存在关键期的研究,并简要回顾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表明,包含语音习得在内的二语习得成功与否是诸多社会和学习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不是二语语音习得的先决条件,过早进行二语学习是否能保证成功的二语语音习得并没有足够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优选论可以利用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分析、预测并解释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sC/sCC的习得.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所测辅音丛的习得经历了一个制约条件交互调整、制约条件的序列从汉语的等级排列到英语的等级排列的过渡.对音节首辅音丛的优选论分析表明,中介语音系存在非标记性隐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发音验证的方式,证实汉语辅音系统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辅音系统产生了负迁移作用.英语中那些与汉语相似的语音是习得的难点,学生用汉语的语音去代替与英语相似的语音,产生负迁移现象.这种负迁移现象不仅发生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也发生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17.
二语发音研究数据采集的规模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发音定量研究,以其海量的、真实的发音数据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是对发音错误进行附码的二语发音语料库。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分析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辅音学习困难及存在问题,以期对外语语音的教与学提供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介绍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音语料库(AESOP-Ningbo)的构建,及其在分析发音人语音的音段和超音段声学特征、讨论宁波方言方音在二语习得中的迁移效应和制定改善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面貌策略方面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标记区分假说认为二语习得的难度与相关语言项的标记程度有关。分析四川方音音节的标记性特征,可以有效预测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帮助四川方音区的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克服母语干扰,习得良好的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20.
汉英音节对比与英语语音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英语音节结构既存在某些共性,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英音节结构的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有重要影响。中国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语音习得中,对于英语辅音及辅音群的发音、英语音节的连读、英语音节的重音难以掌握。了解和明确汉英音节结构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减少负迁移,促进英语语音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