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是宇宙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声音元处不在,因此,在语言中描写声音的词语也很多:"人声鼎沸"形容声音繁杂喧闹,"声东击西"是以声音为掩护的攻战策略,"先声夺人"则是一种写作方法。历代文人墨客都揪"声"不放,在声音描写上大做文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描写亮点分解:"彩虹"的颜色,同时也解释了标题的来历。描写亮点分解:"彩虹"的声音,以及小作者听到这种声音时心里的感受。描写亮点分解:"彩虹"的关系,以及小作者对它们的期盼。经历三天的颠簸,两道"彩虹"终于来到了我家里。一进它们的新家,"彩虹"们便扑腾扑腾地飞了起来——哈,你一定猜到了,这两道"彩虹"就是我家的新成员——七彩文鸟。鸟如其名,它们身上五彩斑斓。看:肚子是烂漫的鹅黄色,背上是  相似文献   

3.
<正>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要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气氛。那么,如何使场面描写让人有种如临其境,"嗨"翻全场的感觉呢?一、要把场上的人物描写进状态,引爆读者的小宇宙1.把人物的语言如实记录,该夸张时要夸张描绘,制造出"惊人"的效果。"四六班加油,四六班加油!"这声音,惊天动地,把三班的同学喊蒙了,却仿佛给我们班的同学注入了无限力量,一下子就把绳子给拽过来了。(贾昭阳《一场激动人心的比  相似文献   

4.
蝉噪鹿鸣鸟啼声,欢歌笑语读书声,自然界人世间万籁有声且声声入耳.然而,"声音"无形无影,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声音"的描写比其他东西的描写更难.如何描写"声音"呢?善于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作者用多姿多彩的方式将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如闻其声,绕耳不绝.赏析精彩的范例,剖析其手法与技巧,对提高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浙江卫视倾力打造《中国好声音》节目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可谓High翻全场,震撼人心。"逆天口播"华少更是一鸣惊人,出尽风头,以一段"史上最拗口、最逆天语速的广告串词"爆红,获封"中国好舌头"。"好声音",让人有"不虚生此耳"之感,"声音好",让人有出人头地之感。走进声音的世界,大家会发现: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将"声音"描绘出来,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步入声音的世界,赏析精彩的"声音"描写的范例,剖析其写作手法与技巧,从而抒写出属于你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6.
王念孙认为"参差"无"长"义,又有人认为无"艳丽"义。其实,"参差"一词可描写形貌、色彩、声音、情感、感觉、质地等等,几乎无所不可,其意义随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而变化,可表示长、高大、遥远、凌乱、整齐、绚烂、美丽、悲伤、欣喜、孤寂等意思;"参差"在与光、远、嫩、香、红、绿、好、苦、凉等构成"形容词+参差"或"参差+形容词"的形式时,其含义随形容词的意义而变化,相当于词尾,起表程度之作用。  相似文献   

7.
雨滴泉流松涛声,鸟啼马嘶鹿鸣声,欢歌笑语读书声;自然界、人世间,万籁有声,声声入耳。然而, “声音”无形无影,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从这个角度来说,“声音”的描写比其它事物的描写似乎要更难些。那么,我们在写作时要如何描写好“声音”,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善于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作者,巧用多姿多彩的方法将“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如闻其声,绕耳不绝。赏析精彩的“声音”描写的范例,剖析其手法与技巧,对提高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声"、"音"都可以表示声音,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组合成词表示声音。但是"声"、"音"并非完全相同。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声""音"的不同之处,"声"多指器物之声,"音"则多指人之声音。由于词义的扩展,某些情况出现混用。  相似文献   

9.
"音"和"声"通常被认为是同义语素,关于"音"和"声"的关系,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音"和"声"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区分,但在古代汉语中并无区别;二、"声"是自然的声音,"音"是人为加工后的声音;三、"声"是主观感知的声音,"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本文认为"声"和"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既有重合部分,也有只属于自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雨滴泉流松涛声,鸟啼马嘶鹿呜声,欢歌笑语读书声;自然界、人世间,万籁有声,声声入耳。然而,“声音”无形无影,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从这个角度来说, “声音”的措写比其它事物的描写似乎要更难些。那么,我们在写作时要如何描写好“声音”,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善于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作者,会巧用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其中"三言"52卷67个梦,"二拍"31卷43个梦。梦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部分梦境描写通过白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导语】记叙文中,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然而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方式单一,"学生腔"重,表达不雅,使得人物形象不丰满,个性特质不突出。因此,我们在塑造人物时,一定要亮出"话语",展示特质,凸显性情,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3.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诗学理论之一,"性灵说"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从中日学术史的宏观视野出发,对"性灵说"的现代学术境遇展开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著作中,赞同"性灵说"的声音明显要高亢于否定的声音。究其原因,"性灵说"所潜含的诗学理念与人性解放观念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是契合的,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支撑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线条指绘画时勾的或曲或直、或粗或细的线条,因粗细不一而分为粗线条与细线条。一般来说,在绘画中,"粗线条"偏重在勾勒轮廓、大致趋势;而"细线条"则偏重于细节描写、突出局部。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画家什么时候需要"粗线条"?什么时候需要"细线条"?什么时候"粗线条"、"细线条"兼而有之?这完全要从实际考虑,是很有讲究的、很值得斟酌的。例如画人物肖像时往往要先粗后细,先勾勒出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议论文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现实生活和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成为洪亮的主流声音时,"社会评论"类的作文正在成为应试"新宠"。如何写?要注意什么?江苏名师唐惠忠给我们作精到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叙述描写时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或写得简略,或有意不写,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必刻意去追求详尽周密,而应适当留些"空白"带些"写意",去探究、领悟.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会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教学才会...  相似文献   

18.
悄悄地,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姑娘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如果要求你描写春天的景色,"画"一幅春景图,你知道怎样"画"好吗?1.细观察。观察是写好景物的第一步。我们要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抓住春的特点,把春天的美写进自己的作文里。  相似文献   

19.
看了题目,你一定会好奇"匪妹"是啥意思吧?哈哈,"匪妹"就是土匪妹妹的简称。咦,妹妹怎么会变成土匪?别着急,看了下文你就知道了。"快开门,英国女王来了!"一听这声音就知道远在山东的小妹又跋山涉水来"兴风作浪"了。她一来,我家岂不又要遭殃了?于是我故意装作没听见,躲进房间里。妹妹等得不耐烦了,便对着房门大叫:"姐姐,我看见你了,快给我开门!"她的声音大得  相似文献   

20.
百问百答·问:描写表妹外貌时,我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可妈妈说我的描写并不准确,为什么呢?演员出场都要化妆扮相,这是为了剧情效果的需要,而有的同学却认为描写人物外貌也要化化"妆",美美"容"。例如李冰燕描写"我"的表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