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对西方译论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国内翻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起初源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途径,逐步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和哲学研究途径。作为翻译研究哲学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了吕俊的相关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研究领域,目前在翻译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而相对于影视作品对于社会的巨大影响,影视翻译的相关研究可以说是十分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外国影视作品,影视翻译实践却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在影视翻译研究领域起步较早,理论相对成熟和成体系。本文分析了影视翻译研究不足的部分原因,回顾了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影视翻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希望通过对比与学习,引起学界重视,通过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与学习,早日形成中国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体系和规模。  相似文献   

3.
刘爽 《河南教育》2011,(2):63-6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思想是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继西方各种后结构主义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后翻译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然而,目前它在中国境内还处于介绍阶段,发展缓慢,影响较小,对其理论的批判性研究成果更是缺乏,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可见,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在引进、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翻译界的实际,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两大分支 :一方面是以研究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为主 ;另一方面是以研究西方的翻译理论为主。从翻译理论的角度上看 ,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 ,引介西方的翻译理论为我用 ,构建以本族语言文化现实背景为依据 ,并能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中国翻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Skopos目的论,引起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颇多争议,但在国内从翻译实践来批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章仍然较少。从翻译实践来看,目的论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比较《洛丽塔》的两个译本后发现,译者并未前后一致地按照翻译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也无法为译文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译学研究和我国当前翻译研究现状的考察,探讨西方翻译研究新发展的特点,以期对建立我国现代翻译理论提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见仁见智。在翻译界内部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归化一。一派主张“异化”.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他反对译者的。隐身”.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即“抵抗式翻译”以使译者“显身”,译作“显性”。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解构主义的反对译文流畅的翻译策略。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束缚,从西方批评理论、解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为西方翻译理论建构了新途径。但他的理论也有着本质的缺陷。后殖民主义思维下的理论基础缺失.翻译方法与文化霸权的联系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8.
张雪 《英语广场》2023,(11):35-38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受到了翻译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几年,其热度也在慢慢减退。本文对国内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译介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指出国内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相关的中高水平期刊较少,理论缺少原创性的问题。本文认为相关学者应该提高发刊水平,寻找创新点,增强学术能力,使得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的发展,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自法国兴起一股颇引人注目的反叛结构主义的思潮,发展成为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在文论界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思潮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随后影响到我国翻译界。本文主要介绍解构主义的本质性精神及对翻译的启示,同时也探讨了目前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存在的误区,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引以为戒,能将解构主义更好地应用于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永中 《海外英语》2012,(4):175-176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中顺应和变通策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主要观点和在翻译实践中所使用的策略,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活动大约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世界,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介了大量西方译论。然而,几千年来的中国翻译史,在西方研究者笔下,不过寥寥数笔。作为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译论研究概况,以便加深我们对中国译论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对西方世界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中国学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翻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活动和西方世界对《圣经》的翻译历程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对翻译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中西方宗教翻译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也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大致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西方翻译传统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对于翻译的研究和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它到底是艺术还是自然科学呢?语言学对翻译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翻译体系和外国的翻译体系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翻译既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它应该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科学.要想翻译到位,语言学的知识必不可少.最后,对待西方翻译理论的问题,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我国现代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释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译界的重要启示意义,同时探讨了目前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存在的误解与质疑,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引以为戒,能将解构主义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翻译理论史源远流长,翻译研究对象和翻译标准的视角几经变化。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要处理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的关系,翻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人类文化交往的常见形式,无论中国或者西方,翻译活动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在翻译活动发展的同时,西方的翻译理论流派也纷纷建立,涌现了众多的翻译理论家。虽然各种翻译理论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提出大大地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翻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和众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翻译理论的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论来分析翻译理论。本文拟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角度来分析奥古斯丁的文艺翻译理论,借以挖掘隐藏在翻译理论后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李炜婷 《考试周刊》2011,(56):42-43
中国的翻译理论在当今的世界无疑处于边缘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已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并反过来促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在世界翻译理论研究中更加边缘化,使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更加不平衡。我们必须注意理论上的创新,主动向西方介绍我们的传统和成就,逐渐向中心的位置移动。  相似文献   

19.
外宣新闻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语言等层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及传统翻译理念对“外宣翻译者”的影响,导致外宣新闻翻译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在目的论引导下,翻译人员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媒介,以翻译目的作为外宣新闻翻译的主要平台,从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论见解及思想底蕴传达给西方友人。结合目的论的内涵,探析新闻外宣翻译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前人关于双关语翻译的研究促进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将语用标记等效翻译理论和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爱的徒劳》中的双关语及其译文,找出译者翻译观的不同之处和制约该剧中某些双关语翻译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