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席慕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华人大众所熟知的诗人之一。席慕容爱情诗歌中古朴的文辞表达、含蓄的情感抒发、氤氲的意境营造透露出席慕容爱情诗歌中浓郁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2.
冯至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20世纪2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歌以丰富的哲学内涵、独特的意象和深沉而平实的感情,彰显了诗人早期爱情诗歌“静敛”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诗人创作的爱情诗,给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玄学大师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邓恩对女性有着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仰慕又崇拜女性,相信真爱;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强的大男子主义意识,贬低女性和爱情.本文分析了邓恩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项君玲 《现代语文》2014,(2):141-143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爱情作为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类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诗人们常将其隐喻化。本文通过对中德诗歌中诗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德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认知共性。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类至真至美的爱情的抒写 ,历来就为女性诗人所倚重 ,这自然是与女性对于爱情内涵体验的敏感、细微的先天优势内在相关。但是 ,将爱情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唯一主题不知疲倦的反复咏唱 ,并且这种咏唱又始终保持了一种一往情深的内心姿态 ,这在当今这样的爱情功利化、游戏化倾向日趋明显的文化语境中实属难能可贵。侯燕就是这样一位女诗人 ,纵观她近十年来发表的近百首诗作 ,可以发现从1989年的激情四溢的《焚信》 ,到 1998年的凝重冷清的《冬日阳光》 ,这其间诗人的情感变化幅度是如此之大 ,但诗歌内的主题却一如既往 ,不改初衷。细读侯…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诗之灵魂。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狄金森不同主题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更真切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为例,审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诗人们对于“爱情”的思考,近而折射出那个颇具人文主义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安妮宝贝最擅长描写是绝望却深刻的宿命爱情,笔下的人物在对爱情的追求中都难逃某种宿命。每个作品的女性主人公在她的笔下呈现出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和抑郁冷淡的内心世界。她揭示着爱情在现实社会中赤裸本质,让读者看到那些有着空洞眼神、寂寞手势,在后现代的水泥森林中浮动,迎接宿命的女性,内心是怎样的流离失所。这种爱情描写,使得她的作品化作一把刺入读者心灵的匕首,迫使他们和女性一起疼痛,在引发读者共鸣和审美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命运和灵魂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不谈爱情是萧红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萧红在小说中展示的女性爱情悲剧,凝聚了她的审美情感和生命体验,婚恋的不幸,源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尊严和价值的漠视,源自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女性自身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2.
朱淑真的诗总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但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沉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写下的爱情诗歌。确实,和别的诗人不同,朱淑真写诗但抒胸臆,不问其他,其余内容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她的爱情诗。但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抒写旅愁,都夹杂着她的情感内容。从朱淑真的咏物诗入手,力图从对朱淑真咏物诗的赏析中,触摸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内在模式与情感基调。本认为中国古代情歌是欲、情、理的三维环融模式,整体上呈现着忧郁美的美感特质。本又对情歌呈现的春官色彩及女性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可谓中国女性诗歌的一种崛起。本文试图从其诗作所传达的女性情感、所建构的女性意象、所采用的女性话语等三方面入手,分析揭示其诗歌的独特气质,并进而发掘诗人对于女性诗歌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玉芬 《考试周刊》2012,(66):17-18
综观H.D.的一生,其情路坎坷,在爱情中屡屡受创,最终获得一份理想的爱。在她后期的诗歌创作中,H.D.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钟爱的希腊神话主题融合在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通过创作获得了理想的爱,让爱在诗歌中得到了升华。本文主要就她后期神话诗中爱情主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产物。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是说诗缘情而发,精妙无比。读懂诗歌的关键,便是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了解诗歌情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替玛托娃,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诗人才华出众,一生写过很多经其之作,关于爱情、新情、宗教,以及她深爱的祖国等等,其中抒情诗<故土>就反映了她恋乡爱国的深切情感.本文将从诗歌的写作方法,写作内容、抒发的情感等方面来走进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8.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诗。她的爱情诗不仅善于发掘女性的心灵世界,而且她的诗歌具有将激情与理智相融合的特点。阿赫玛托娃早期的诗集《黄昏》将读者引入一个封闭的、充满感伤与哀婉情调的女性世界中。诗歌中的女抒情主人公虽然与诗人本人十分相像,但并不是诗人自己,也不是单单的一位女性可以代表,诗中的女抒情主人公的爱情总是没有希望的,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用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本文按照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不同文化阶段西方人不同的爱情观,并以诗歌展现不同时期的爱情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日常生活使人的个人独特性被逐渐消磨,而作为诗人的玛卓用其一生来追求她本真的存在,玛卓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让她对诗意栖居的追求愈演愈烈;爱情理想与诗歌艺术的精神向往.却在现实生活中止步不前.诗人的"镜子领域"[1]遭到破坏,自我认同感变得虚无,诗人玛卓最终也只能以死来求得到灵魂的安慰与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