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体系。同时在自身逻辑结构和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与德国相关理论比较时.后者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应该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吸收德国理论中的有利因素,从而使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反思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大陆法系犯罪体系学说的合理精神 ,探讨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从犯罪构成的由来出发,阐述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分析了其俣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性和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探讨了我国引入“期待可地能”理论的司法价值,旨在为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从而推动我国的法律建设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4.
犯罪构成理论最早出现在13世纪,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为犯罪构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期古典学派时期,犯罪构成理论正式形成。在刑法理论传到日本后,犯罪构成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创立了违法有责类型说。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两大学派开始互相吸收对方理论的优点,犯罪构成理论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环境犯罪严重而刑罚少,环境犯罪构成要件难以确定是关键因素。而国内对其研究者颇少,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界定探讨可以为立法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材料。为此,首先明确其概念,确定界定的原则依据,然后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方面内容及其层次、排列顺序进行论证,最后分析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应该包括的要素,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突破传统犯罪四要件说,确立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6.
犯罪构成理论历来是刑法理论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关于犯罪构成,学者对此展开了丰富的论述。本文试图从比较法的角度,先厘清构成要件、犯罪构成等基本概念,进而简析了大陆法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7.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理论的核心,主观客观要件更是犯罪构成的基础要件。本文旨在比较我国与英美法系犯罪主观要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当前形势下修改或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和法学理论对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深入研究,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在学理界和司法界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构成要件的内涵界定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犯罪主体是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与实践都不可争辩地表明 ,犯罪主体要件在犯罪构成中存在的必要 ;但传统刑法理论却未能摆正犯罪主体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位置 ,从而也导致对行为要件的错位 ;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应当是犯罪行为要件与犯罪主体要件的有机统一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是犯罪构成内在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刑法学界存在社会危害性理论备受指责的现象,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应将社会危害性逐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如果我们运用立体动态思维的方式,正确分析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构成的关系,就会发现社会危害性不但要保留而且是犯罪成立的要件。  相似文献   

11.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与作为重要部门法的刑法间关系密切。文章以条文分析的形式梳理宪法对刑法的宏观以及具体的指导作用。并提出适用机制的完善与完法化程度加深的意见。从多角度论证刑法的宪法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中心课题,是认定某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核心环节。但是我国的犯罪构成相较于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存在与犯罪概念界定不清,正当化事由在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缺乏阶层性,易导致主观归罪,期待可能性地位缺失等诸多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对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以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宪法司法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本文通过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认为,法院进行违宪审查行不通。法院直接将宪法作为裁判具体案件的依据要特别谨慎,在刑事案件中绝对不能根据宪法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在民事案件中也禁止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判案,应该通过对民法中概括性条款的合宪性解释贯彻宪法精神;在行政案件的裁判过程中如果行政法出现“缺位”则可以引用宪法条文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14.
王志祥博士在《法制日报》上发表论文专门为犯罪既遂“构成要件说”进行辩解。但笔者认为,在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上,“构成要件说”与犯罪构成理论自身相矛盾、与刑法第20条的规定相矛盾、与汉语词典对“遂”字的解释相矛盾、与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相矛盾,这就使它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至于王博士所说的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具有不同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的观点、脱离犯罪构成后就不能正确认定犯罪的停止形态的观点、区分犯罪停止形态属于定罪活动的应有内容的观点,以及犯罪构成符合性评价与犯罪形态符合性评价同一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简言之,“构成要件说”关于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对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这既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也会导致整个刑法理论的不协调.德日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从实现刑法机能及我国新刑法具有的客观主义倾向两个方面来看,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的危险性为其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现象在实践中已是司空见惯,一般人多是从道德视角对其进行评价,无论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在该问题上存在缺位现象。本文对招收学生徇私舞罪的犯罪构成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尤其对其中一些模糊认识予以廓清,期望对本罪的认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上的原因自由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界,历来有众多学说对立。为维护“实行行为与责任同在”之原则,通常要将实行行为的范围扩大到原因行为阶段或者类比于间接正犯,但也由此产生众多问题。根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原因自由行为性质上当属修正的构成要件行为。遵循“行为与责任同在”原则,原因行为必须在故意或过失的支配下,结合基本的构成要件行为,方具有可罚性。在我国的立法上,对原因自由行为的规定过于单一,应当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吸收犯学说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吸收犯学说的代表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吸收犯的定义、构成特征,形成及罪数本质和处断原则等多方面分析不同吸收犯学说的异同,并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指出吸收犯这一概念具有的功能能为某些刑法概念所替代,吸收犯自身又具有较大的反功能,应当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9.
宪政运行的成本主要包括立宪的成本和宪法实施的成本。考察立宪和宪法实施的成本有助于成本的宏观调控,以利于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