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的及门弟子,张弘博士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他花费8年的时间,撰成了《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研究》一书(35万字,齐鲁书社2003年6月出版)。该书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论述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学术专。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学术座谈会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徐建青由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1949~1952)学术座谈会,于1996年10月9日、11日在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同其他专门史相比,前人对经济史,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只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至于近代,始有改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明清经济史,因其工商业多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更是探讨深入,成果斐然。然而,有关明清工商业的个案研究较多,对该时期的工商业进行大跨度的综合性研究鲜见,这不能不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李绍强博士的专著《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25万字),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而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有创新之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郭庠林、张立英所的《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一书,便是一部颇有创新意识的、研究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史的作。该书较为系统、完整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并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此书,有利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读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宁可先生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宁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隋唐五代经济史》和《(资本论)选读》等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宁先生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学术水平优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的队伍,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为国内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术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史与世界经济史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史研究有一个很大缺陷,这就是学科分割,以至于画地为牢。这种分割既包括时间上的分割,也包括空间上的分割。例如,从时间上看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从空间上看有中国和外国之分。事实上,作为学者当然必须有主要研究领域,但不论做那个领域研究,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史的知识背景,都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史学科包括中国经济史和外国经济史或世界经济史。但是事实上,外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是不同的。外国经济史是外国的国民经济史,而世界经济史则是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共同经济史。经济史学科可以进一步划…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明清西南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市场及商人,社会阶层与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五个方面对明清西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史学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是五四以后学术上的重大进展。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包括中国经济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生活,勾勒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作出开创性的努力;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阐释近代经济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近代经济与封建势力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非自然性的特征,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李大钊还将经济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奠定中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现实的传统作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课题,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大陆学界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思想研究及行业研究等方面,对近20年来大陆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成果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冷鹏飞教授花了近8年的时间,完成了32.5万字的鸿篇巨——《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一书。该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鹏飞教授用他的辛勤劳动为史学界献上了一份厚礼。冷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已有多年,特别对中国古代经济史、化史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论颇丰,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宁可先生的隋唐五代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可先生的学术研究,从专题来说,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及敦煌学等;就断代而言,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隋唐五代,并延及宋代,乃至明和晚清(近承宁欣师姊相告,宁可先生正在撰写一部《六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则其断代研究已至宋元明)。宁可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史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经济状态的变迁历史,中国的经济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很早就有关于经济史方面的记述,而在中国经济史这一领域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们的治学态度、治学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其学术历程、学术成就及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都对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于1904年出版的《中国国债史》,向来被学界视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诞生标志。事实上,此书的基本属性乃是浓厚的时政著述。相比之下,1914年出版的《清财政考略》,虽然还带有传统"食货之学"的面相,但在具体表述中显示出了一些经济史专史的意味,可谓是过渡时期的产物。而在1924年出现的三种经济史著述,才是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这些作者在深受西方学术熏陶的同时,既能够从历史角度出发,又能针对中国本土问题,还能接轨当时国际学术前沿,所以其研究至今仍具有不容低估的学术价值。因此,要探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端,需要对相关发展进程进行较为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研究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间的社会经济——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各个层次。尽管早在本世纪初和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人对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作为上限和下限明确的一个特定时代的经济发展史的系统研究,则是1949年以来40余年的事情。建国以后,中国近代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5.
<剑桥欧洲经济史>是西方影响远播的经济史力作,资料详实,论述全面,视野开阔.诚如"译序"所言:<剑桥欧经济史>"本身是研究欧洲的经济发展进程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而是由此向外延伸至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远东的日本、中国以及印度等,在欧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中研究和探索欧洲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了欧洲经济史研究的范围,而将整个近代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视为欧洲起源并向全球扩散的过程,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对于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的中国经济界来说,<剑桥欧洲经济史>这样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经济史著作显然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剑桥欧洲经济史>是西方影响远播的经济史力作,资料详实,论述全面,视野开阔.诚如"译序"所言:<剑桥欧经济史>"本身是研究欧洲的经济发展进程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而是由此向外延伸至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远东的日本、中国以及印度等,在欧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中研究和探索欧洲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了欧洲经济史研究的范围,而将整个近代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视为欧洲起源并向全球扩散的过程,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对于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的中国经济界来说,<剑桥欧洲经济史>这样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经济史著作显然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明代货币经济史一直是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五方面对近30年来的明代货币经济史研究情况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8.
商业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商业研究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被看作是分裂、割据、倒退的“黑暗时期”,商业研究显得尤其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了新气象,不少史学工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专著先后出版,如韩国磐的《南北朝经济史略》、许辉、蒋届亚的《六朝经济史》、余鹏飞的《三国经济史》、张尚谦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等,都有专章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其次,随着对魏晋南北朝区域经…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的商人作了这样的评论:“它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相应的社会影响,正因为如此,它在明时期便取得了愈来愈荣誉的地位和对生产的愈来愈大的统治权。”(《马克思恩格期选集》第四卷第162页)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古代社会,商人遭到政治上的压抑,不能进入仕途。这种限制自商鞅变法始。商鞅改革的直接动机是增强国力,争雄诸侯。这一要有充足的粮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