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化学(试用本)第一册p152中提及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这一概念。用定义式表示为:“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指定反应物的平衡浓度)/(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100%”我觉得关于“转化率”概念的教学,必须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课本上所指的转化率,实际上是指平衡转化率(或叫理论转化率,最高转化率),是可逆反应到达平衡后,某指定反应物转化为产品的百分数。而转化率是指实际情况下,反应进行到某个时刻,某指定反应物转化的百分数。由于实际情况常常不能达到平衡,故实际转化率常低于平衡转化率。平衡转化率是转化率的极限值。前者只依赖于平衡条  相似文献   

2.
对于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某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已转化的该反应物的量)/(投入的该反应物的总量)×100%.有的同学对“增加反应物浓度,此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变化”感到困难,仅从上式中分析:增加反应  相似文献   

3.
反应物的转化率是指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百分率——平衡转化率(以下简称转化率),显然转化率表示在平衡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虽然平衡常数也可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但对某一种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情况,转化率描述的更具体,例如某温度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不同时,转化率会有所不同,其变化可以体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而平衡常数则不变,因此,有时转化率的作用是平衡常数代替不了的。文献[1]中对转化率的定义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反应物的量(n)定义转化率(αn);另一类以反应物的浓度(C)定义转化率(αc)。…  相似文献   

4.
某一反应物在反应达到平衡时转化的百分率叫转化率,有关转化率计算的定义式常见的有下列两种一种是以某一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改变表达的:转化率。n:起始物质的量;n’:平衡时物质的量另一种是以某一反应的浓度改变来表达的:转化率C:起始浓度;c:平衡浓度现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王登茂 《考试周刊》2011,(64):161-162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是指某反应物的转化浓度与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比值的百分比.它体现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效率。而判断转化率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他们往往会因把握不准而丢分。因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平衡中转化率变化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增大或减少某反应物浓度判断转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某反应物实际消耗量与起始量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转化率.转化率恒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之一,改变温度或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各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恒温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时,反应物转化率变化情况则与各自的反应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化学平衡的移动分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许多题目的分析,我们只是粗略得出一个结论,之后就直接套用结论的内容去分析。平日的教学中,发现我们经常用到这样一个结论:平衡体系中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将升高。那么这种反应物本身的转化率一定降低吗?即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一定减小吗?下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始终在变化,在解题时经常涉及到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因此,紧紧围绕三种浓度的量的变化关系,注意解题的思维顺序,解题会事半功倍.例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N2  相似文献   

9.
<正>投料时,只投入反应物,不投生成物,平衡后只改变一种反应物的量,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研究平衡移动方向,借助等效平衡知识可以研究两次平衡情况下,转化率、百分含量、物质的量以及浓度等变化。一、A型特点A型:对于mA(g)pC(g)+qD(g)(mA(g)pC(g)+qD(g)+…类似)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某一定量的A(任意量),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CO2(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后,若再增加CO的用量,CO的平衡转化率是否提高这个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证明,结果表明,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了,同时说明了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反应起始状态有关,要想提高某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可以采用增加另一反应物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刘启成  刘和美 《新高考》2004,(7):101-102
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快,转化率一定高吗?答案是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某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并无对应关系。如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物转化率提高,但放热反应的转化率减小;再如当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时,反应速率会加快,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自身转化率则减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转化率不变。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快,转化率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2.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通常用符号K表示.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K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起始浓度、平衡建立的途径均无关.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学生经常会走入某些误区,如当某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某个条件发生变化,平衡就会向某个方向(或正、或逆)移动,一段时间后,可逆反应会重新达到平衡,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反应体系中的各物理量(如各物质的浓度、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会发生变化(增大、减少)或保持不变.具体分析时,学生经常会把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某些错误的结论:如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一定会减少,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反应物的百分含量一定下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或者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等.  相似文献   

14.
1.减少反应物浓度原理的应用 对于达到化学平衡后的可逆反应,减少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其反应物转化率随之提高.氨的产率也随之提高,这样可以起到节约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东智大赠阅     
梁宏伟 《中学理科》2000,(8):F003-F003
恒温恒容条件下,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增加A的量,即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化学平衡因其与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而成为高考的一个趋势.转化率更是其中的一个难点与热点.现我结合近年高考谈谈对转化率的理解及其出题方式.转化率是指转化的量与初始的量的比值.学生在转化率与平衡移动的关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质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进行反应的.如果某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给出,则应先进行过量判断,然后根据没有过剩的(即完全消耗的)那种反应物的量来进行计算.下面就“比较法”在过量计算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马佐辉 《甘肃教育》2009,(12):58-59
一、判断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基本特点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平衡及平衡移动后,各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大于0,且百分含量、反应物转化率都大于0而小于1。  相似文献   

19.
部编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平衡常数的意义是这样叙述的:“K值越大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对反应物浓度的比值越大,也就是反应进行得更完全些,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平衡”习题中,有的同学对“增加反应物浓度,此反应物转化率如何变化”感到很困难,现通过以下例题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