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在学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会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第三周期的Na、Mg、A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又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产生混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中“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时,一些教师常源引学生们在初中已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实例佐证。笔者认为有欠妥当。通常所说的“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都是指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失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其“金属活动性”也强。但从各自的定义出发,“金属性”常用电离能的大小来衡量。电离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铁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则是金属在其水溶液里变为水合离子的倾向,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采用标准电…  相似文献   

4.
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结构所决定.学习元素的性质要在深刻认识原子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置,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关键.本文结合例题对这部分内容作全面透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1.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有无区别?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还有非金属性与非金属活动性)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出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经常有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因而带来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6.
考点1金属性质例1(2010年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  相似文献   

7.
金属活泼性和元素的金属性在化学教学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金属活泼性描述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的大小.金属活泼性顺序早期是根据定性的实验结果来确定,而现代则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低价简单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的数值来排列.  相似文献   

8.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该部分知识.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学习.一、金属单质1.钠、镁、铝的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9.
酸碱盐金属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学生学习这一块知识的时候,对于单个的知识点往往还能接受,但是把酸碱盐金属的知识进行整合往往就陷入困境,如何理清酸碱盐金属之间的关系?中考题如何对这一块知识点进行考查?笔者进行了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0.
元素的很多性质都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有关,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相关化合物的类别及性质等;另外,中学化学中很多内容的微观解释也都要用核外电子的相关知识来说明,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熔沸点、晶体的结构等等.因此高考命题常在这些知识的交叉点上做文章,以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本文笔者将高考中有关这方面试题的常见题型作了简单的归纳和解析,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并没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性与还原性的严格界定.然而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使用频率却较高,不少学生往往误认为金属性就是还原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甚至于有的年轻教师也有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这两对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是规律性知识,又是必备的工具性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一直是各种化学命题、测试的重点与难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其中硝酸与金属的计算因其出题角度多而成为学生解题的难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得出初学者若从性质角度分类学习比从技巧方面更容易接受,即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将习题解法分类.笔者现以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为例做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有关金属性质的知识点内容多,反应繁琐,许多同学在学习时感到较难掌握.这马就将与金属性质有关的内容作一归纳与分析.相信同学们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一定能学好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14.
钱华 《化学教学》2007,(4):42-45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如何引领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学习.笔者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通过"探索"这一主线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金属性是指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性质。通常可用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离子所需要的能量)来衡量。金属活动性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它是以金属电对在水溶液中电极电位为依据的,除与该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和它的升华能、水合能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句话,金属活动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铝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也是工艺除杂中经常会出现的元素,同时,铝元素是典型的两性金属元素,学习铝元素可以为学生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提供新的角度和视野。在本节课中,以铝锅的使用说明书为切入点,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宏观现象分析探究铝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金属》是《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思考、讨论、实验等方法去探究金属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金属具有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等共同性质,初步认识金属的共性。根据三年级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实际,我把教学流程分五大环节,即:  相似文献   

18.
正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重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人教版教材没有安排实验,山东版教材安排了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但因为是非密闭装置,所以有"在通风条件下进行"这一安全提示。因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多只是做一个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清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9.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对金属的使用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金属活动顺序的知识点是学习和应用的重点,同时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从化学学科素养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金属活动顺序表,改变学生原有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板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金属性、非金属性及氧化性、还原性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涵义丰富,涉及面广,有时交织在一起,常使学生感到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现作些分析归纳,供教师教学参考。一、金属性,非金属性在中学化学里,金属性、非金属性常与还原性、氧化性以及金属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