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国家流行着一种战略概念,名为国家战略。据1979年美国出版的《军事及有关名词词典》表述,它是“在平时和战时,发展和使用政治、经济、心理、军事力量以达到国家目标的科学和艺术。”可见,国家战略是指动用国家各种力量,来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以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的一种高级战略。它内含各种分支战略,诸如经济战略、政治战格、军事战略等。分支战略需接受国家战略的指导。战后,美国推行过三个国家战略,即“遏制战略”、“高边疆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本文就“遏制战略”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遏制战略”是…  相似文献   

2.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退却”)的需要,是落后国家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中间环节”。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苏俄将得到“最主要的东西”,特殊形式的“战争”又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进行限制和防范。利用和限制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颁布以后,在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方面最大的改革是实行“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制度,改变了过去地方分权制定课程和考试标准的做法。然而,在推行“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制度时并非一帆风顺。近几年来,英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师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与考试体制的要求,教师的质量亟待提高。1989年英国政府推行了新的“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试用期制度”。这两项制度的主旨都是敦促师范教育进行改革,使培养的教师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国家课程”,并且能在统一的“国家考…  相似文献   

4.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5.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长期以来,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应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台湾当局妄图利用所谓“宪法”和“法律”形式,通过“公民投票”、“宪政改造”等方式,为实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目标提供所谓“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 1.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①从起源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②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③从国度上讲,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具有主权的属性,不能认为“国家就是居住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的,拥有国家主权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共同体”。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没变,不能认为“其性质已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8.
“俾斯麦国家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期,“俾斯麦王朝”利用国家权力实行社会改良,以对会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它的体系是资产阶级超阶级国家观、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大杂烩,它的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拿破仑第三的波拿巴主义的社会政策、迪斯累里的“托利民主”--社会改革、“讲坛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它力图维护“俾斯麦王朝”统治万古长存,但最终还是挽救不了“俾斯麦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光辉真理。马克思从其国家学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演变的历史规律,认为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师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地方高师教育是高师教育的主体。必须全面审视面临的新形势,以“教育创新”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全方位改革战略”、“质量立校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提高教育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步之年。回首“十一五”,贵州教育春风化雨,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职能是国京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统治职能实现的基础,最终规定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管理职能的变化大体经历了“干预协调”、“参与支配”、“全面干预”、“全面管理”等四个发展阶段.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和必须加强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构想在国家社会制度主体、国家形式和统一战线等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国际间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到一个国家内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并完整、系统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邓小平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学说的继承,而且是一个伟大创造性发展。它不仅是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破天荒办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阅读》2007,(5):I0001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1.①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能认为“强家就是运用强制力为社会谋福利的”,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7.
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敬琏 《上海教育》2007,(8A):75-77
作为“科学技术”或“科学和技术”缩略语,“科技”一词现在国内使用频率很高,而这种用词习惯其实是相当晚近的事。直到1957年,我国还分置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但据于光远教授考证,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后,新机构的名称被定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魏明 《高教研究》2004,20(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  相似文献   

19.
理念治国与制度构建实现通融与结合,是政治明走向理性的标志,也是现代国家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赂,表明国家运作模式的理性选择,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制度之治;“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内涵于法治建设中;同时“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性决定其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保障手段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是教育部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举措。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国家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工作和我校“211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领导和管理,从政策上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经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对国家教学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为全面完成“国家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基地”建设是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