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法国各级各类教育共有学生1462万,其中私立教育学生大约有250万。私立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法国政府对于私立教育非常扶持。政府对于私立教育的财税支持政策的主要扶持对象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和私立中等教育,尤其是与政府签订教育培养协议的私立学校。扶持形式以支付教师工资、对学校运营进行财政补助、设立奖学金三种形式为主。对于私立高等教育,政府采取“放养为主、适当支持”的方式。因历史、人口和教育资源分布等原因,私立学校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也会依靠国家的财税扶持。  相似文献   

2.
国外资助私立学校的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私立学校以必要的资助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私立教育的普遍做法,本文试图对国外政府资助私立教育的理念及模式作一系统分析。一、国外资助私立学校的理念1、私立教育也是一种公益事业。这是政府拨款加以鼓励和扶持的最重要原因。私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政府与私立学校关系的判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3):76-79,90
本文讨论美国最高法院关于政府支持私立学校问题的判决,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教育法的巨大变化,并试图探讨它对中国私立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辉 《教师》2008,(22):14-15
随着教育产业化大潮的涌现,也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大量的私立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是私立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因此,了解私立学校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文化现象,既是全面了解私立学校发展状况的有效方式,也能体现出我国教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私立学校与政府关系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是个具有深厚私学传统的国家,传统上,教育被视为私人的事情。这也是美国私立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而自19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着教育国家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国家(通过政府)对教育包括私立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不断加强,私立产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成为私立学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别从联邦最高法院的相关判例及各州对私立学校的立法和管理两个方面对美国私立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进行论述,试从法学角度对美国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湖南的私立教育曾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以下特点:私立学校,门类齐全,尤以小学与中学为盛;私立学校遍布三湘大地,但多集中在长沙与中小城市;历经风雨,经久不衰;办学中的相对独立性。私立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是有一批矢志教育,磨血兴学的办学中坚;二是有一批经严格挑选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三是与国民政府及省政府的有关鼓励政策分不开;四是受到湖湘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五是得到了热心教育的人士与社团的资助。  相似文献   

7.
印度私立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对私立中小学在价格、进入和退出、投资、质量、聘用问题、补贴等方面采取了严厉的管制政策,这种管制政策在规范了私立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出现大量未获认可的“非法”私立中小学;接受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出现趋同;管制过程中政府官员寻租现象严重。印度对私立中小学的管制说明.政府干预和市场的有效结合是私立教育健康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印度私立中小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分不开。印度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主要以公立学校教师工资的一定比例为私立学校支付教师工资。受资助的私立学校的比重在各级教育内部、城乡之间和各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存在公平与效率问题。印度的经验说明,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利于私立学校的发展,政府在资助私立学校的同时,应该正确定位,避免过多干预。  相似文献   

9.
近代湖南的私立教育起步于戊戌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新政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私立教育为近代湖南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湖南的私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内陆省份却私立教育发达并呈现多元化,具有超前性;私立教育尤得益于一大批热心教育、有过留学经历的创业者投身与参与其中;私立教育的发展具有比较强的连续性;私立学校开设的课程其内容强调实学,且风格各具。  相似文献   

10.
印度私立教育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对私立中小学在价格、进入和退出、投资、质量、劳工问题、补贴等方面采取严厉的管制政策,但这种管制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印度出现大量未获认可的"非法"私立中小学;接受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出现趋同;管制过程中政府官员寻租现象严重。印度对私立中小学的管制说明,政府干预和市场的有效结合是私立教育健康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办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中所占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私立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文化和公共政策是影响私立教育规模相对比例的因素,对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私立教育发展状况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利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2年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以各级民办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规模中所占比例为因变量,以若干经济、文化和政策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民办教育区域发展采取的是一种资源主导性模式或经济主导性模式,与对国外私立教育研究得出的文化主导模式和政策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由于章程的制定是为了合法成立、合法存续,而并非是为了改革与发展,因此,民办高校的章程多流于形式,缺乏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要素。完善大学章程是民办高校守正创新、科学发展的保障。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因办学资金来源的私人性与单一化决定了市场化因素对其影响更大,而民办体制的制度环境及因此形成的特殊性,也使得民办高校在办学活动中会遭遇到更多的困扰,更需要有一个承载着现代大学制度的章程。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原则,清晰的办学定位和稳定的发展路径,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严谨的程序,正是大学章程的价值所在。基于章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民办高校的章程建设应该遵循合法性原则,体现改革原则,力求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趋向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民办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区间、城乡间和不同教育阶段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况。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民办基础教育需要在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上适时调整,深化学校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初等民办教育在中国城市教育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初等民办教育主要由社会力量集资入股兴办,政府扶持较少,加之有些办学者存在一些错误的办学理念等,导致初等民办教育存在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该文以广州天河区为例分析了初等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政府重视,加强管理,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民办教育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转型之际部分独立学院还存在着办学思路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师资队伍较弱、教学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才能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民办大学。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民办高职的发展,对缓解我省教育资源紧张,解决学生就学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省民办高职还面临不少困境,办学质量与社会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分析民办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对于推进我省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混合制学校"在办学体制上兼具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双重资源和特点,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资源品牌等方面拥有比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更多的优势,但其发展中所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政策界限不清等问题对教育公平和民办学校发展有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各类体制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是教育改革之势,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之要。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民办高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方能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北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目前存在失衡现象,同时也面临着从自考助学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基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北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态分布、生态类型、投资生态等进行了生态分析,并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teacher leadership (T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wo rounds of interviews, including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ith six chosen schools in Taiwan, we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proc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L is a stretching process from the key leader to core members, then to general followers, and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assemblage from the private side to the public side.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private resource of TL (e.g. recognising the complexity of inner experiences, the ontic vulnerability and the needs of others) is contributive to educational creativity and reform. Finally, the private–public-integrated model and three strategies of articulation (internal, theoretical–practical-situated and external) are proposed conceptually and practicall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