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针对地方高师院校引入职业师范教育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多元培养模式的构想:"2+2培养模式、3+2培养模式、选修和辅修课程模块培养模式、职后继续教育模式";以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制定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和完善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教学条件建设、建立有利于推进职业师范教育的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在对比分析了我国现有两种主要的职教师资培养形式:职业师范教育院校培养职教师资及综合性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上的独特优势,包括教师教育优势、理论研究优势、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优势。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承载着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专业师资的使命。职技高师正面临发展的困境。但随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对高水平师资需求趋旺等,仍有继续适度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必要性。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技高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中需要正确定位、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特色和管理特色,以改革创新促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州职技师院与世行合作进行职教师资培训改革本报讯:为培养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职教师资,世界银行资助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进行职教师资培训改革试点、该项改革在学生入学资格、课程结构、企业与教学实习等方面与我国现行师资培养制度有所区别。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50年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师资”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指明了道路。在新的形势下.更应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合格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发挥这类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严重短缺,且培养培训机构严重不足,在地方高师院校引入职业师范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解决措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能消解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既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然要求;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地方高师院校顺利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与完善职教师资培养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事业催生的一种新型师范教育类型,承担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任.面对我国未来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任重而道远,承担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由封闭到开放的过渡、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律、职教师资专业发展、职教师资培养试验示范、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以及职业学校指导和咨询等崭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卢建平 《职教论坛》2012,(13):84-87
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作为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基地,独立设置职技高师是整个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为中、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培训高素质师资的重任.其二,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至研究生的职教本科院校,独立设置职技高师处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地位,引领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各层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50年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提出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总结职业技术师范院校30年来的办学实践,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行两证书制,培养一体化师资"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指明了道路.在新的形势下,更应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合格职教师资的培养工作,发挥此类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澳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比较与我国高职师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了中澳技术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和职教师资资格证书标准和内涵的差异,期望通过改革创新我国高职院校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来培养高职院校师资的职业能力,促进、改善和提高我国高等技术职业教育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1.
辨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对深化教育理论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能有效塑造人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现,职业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同时,职业教育在促进生产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在厘清与"职业教育"区别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立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机制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院校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了第一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招生制度、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评价机制等十个方面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搭建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从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环节和要素入手,构建了"校企校联合平台和标准化育人机制、常态化调研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整体设计、分段培养"职业能力衔接体系、"横向扩展、纵向递进"课程衔接体系、"全程质控、双考结合"的考核评价衔接体系,形成了系统化衔接、闭环式管理和职业化培养的"四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德国构建的独树一帜教育类型——"双元制",以及充分展示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同时,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予以深刻的诠释,并从中德职业教育现状的对比中,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些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培训、就业教育,这种做法忽视了职业教育育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能,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只有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教育报主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职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于2016年2月28日上午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全国高职研究会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课程开发、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关系、高职通识教育的路径与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开展了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其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其中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环节。职业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职业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而终身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智育”与“德育”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作者从更新教育理念、挖掘高职数学在相关专业中“智育”与“德育”因子、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改进和拓展)进行教改探究。从而促进“立德树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落实,形成既可以有效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需要,又能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学科素养、人格品行、社会价值观的“双育”数学课程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