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L-色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溶液中 ,高锰酸钾能氧化L_色氨酸产生化学发光反应 ,甲醛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增强 .据此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 ,建立了一种测定L_色氨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法 .方法的检出限为 3 5× 10 - 8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 (1 0× 10 - 6 g/mLL_色氨酸 ,n =11) ,线性范围为 1 0× 10 - 7~ 6 0× 10 - 6 g/mL  相似文献   

2.
利用建立的NaIO4-H+-H2O2-VB2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起一种测定维生素B2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5.0×10-5g/mLVB2;检出限为2.7×10-8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Cs=1.0×10-6g/mLVB2,n=11).  相似文献   

3.
高锰酸钾-甲醛-S2-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存在的条件下,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可以氧化S2-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利用高锰酸钾-甲醛-S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硫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3×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2%(6.0×10-7g/mL S2-,n=11),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g/mL S2-.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下催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存在增敏剂吐温-80,亚硝酸根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吐温-80存在下,灵敏度提高了 2.2倍,测定痕量NO2-的线性范围2~10μg/L,检出限为2.7×10-10g/mL。已用于测定水样中N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亚硫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硫堇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亚硫酸根的催化光度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0×10~(-6)~2.2×10~(-4)g/mL,检测限为4.9×10~(-7)g/mL,用于焦化废水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芦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使用芦丁增强KMnO4-NaOH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芦丁的测定.本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芦丁在1 0×10-7~5 0×10-5g/mL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10-8g/mL;对5 0×10-6g/mL的芦丁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 5%.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片剂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F4~(3 )对KIO_4 氧化紫脲酸铵褪色的催化效应,利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个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3 )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1×10~(-9)—1×10(-7)g/mL;检出限为:3.5×10~(-10)g/mL Fe~(3 ),RSD为1.2%(c=5×10~(-8)g/mL);方法用于人发及血清样品中痕量Fe~(3 )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盐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存在,提高了亚硝酸根与氨基黑10B 之间的重氮化偶联反应的完全程度,使测定亚硝酸根的灵敏度提高8.8%,据此,建立了一种增敏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μg/10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3×104L·mol-1· cm-1.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氧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使用氧氟沙星增强KMnO4-NaOH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氧氟沙星的测定.该法选择性好、灵活度高.氧氟沙星在5.0×10-7~2.0×10-5g/mL浓度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息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0-8g/mL;对5.0×10-6g/mL的氧氟沙星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胶囊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姜黄素在强酸非水介质中与硼酸生成有色络合物测定微量硼 ,并进行比色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 7 7× 10 - 8g mL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9% (3 3× 10 - 7g mL ,姜黄素 ,n =10 ) ,线性范围 :2 0× 10 - 7~ 1 2× 10 - 6g mL .  相似文献   

11.
极谱催化波法测定槲皮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K2S2O8存在下槲皮素于-1.38V(vs.SCE)产生的极谱催化波,拟定了测定槲皮素的新方法。在0.02mol/L酒石酸-酒石酸钠(pH2.7)-1.0×10-2mol/LK2S2O8底液中,槲皮素催化波的峰电位为-1.38V(vs.SCE),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槲皮素浓度在1.0×10-7~2.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4,n=6)。4.0×10-7mol/L槲皮素催化波的峰电流约为相应还原波峰电流的50倍。应用本方法直接测定良姜中的槲皮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能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异丙嗪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异丙嗪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为5.7×10-9g/mL(IUPAC),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g/mL,对1.0×10-7g/mL异丙嗪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9%.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通体系中,于电解池的三电极系统的工作电极铂片上施加0.35v(相对于AgCl/Ag电极)的电势,使KCl-Na2CO3-NaHCO3-I-Luminol电解液中I-氧化成单质I2. 生成的I2与Luminol反应,产生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强度与I-浓度成正比,据此测定I-浓度,本法选择性较好,检出限为4.1×10-10g/mL,线性范围为1.2×10-7~1.0×10-9g/ml,对1.0×10-7g/ml的I-七次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为2.8%,成功地用于食盐中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在稀磷酸介质中,NO2^-能在室温下催化KBrO3氧化吖啶红,产一褪色作用,据此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选择20min作为测定时间,可对浓度范围在0-3×10^-6g/L的NO2-进行测定,其检测限可达到1.4×10^-11g/mL,并有良好的选择性,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和蔬菜中痕量N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流通体系中于-0.2V(相对于AgCl/Ag电极)电位下把试样中的汞富集在工作电极上,于+0.35V电位下使富集的汞在Luminol-CN--Cu2+溶液中溶出,溶出的汞使Luminol-CN--Cu2+溶液化学发光强度减弱,化学发光减弱程度与汞浓度成正比,据此测定Hg2+浓度. 本法的选择性较好,检出限为3.3×10-10g/mL,线性范围为1.0×10-7~1.0×10-9g/mL,对1.0×10-7g/mL的汞七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成功地用于雨水和井水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酶及所有试剂均加以固定的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利用酶促反应产生H2 O2 ,与Luminol-K3 Fe(CN) 6 -H2 O2 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 ,从而可以进行葡萄糖的测定 .线性范围为 5× 10 - 7—— 5× 10 - 4M ,检出限为 2× 10 - 7M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3.6% (c =4× 10 - 6 M ,n =7) ,单次测定可在 1分钟内完成 .该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 ,灵敏度高等特点 ,已成功应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 .  相似文献   

17.
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可直接氧化安乃近,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由此建立了一各测定安乃近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3.1×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8%(6.0×10-6g/mL安乃近,n=11),线性范围为1.0×10-7~1.0×10-4g/mL,此法已用于安乃近针剂和片剂中安乃近含量的测定.并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介质中,Bi(Ⅲ)对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Bi(Ⅲ).在最优条件下,Bi(Ⅲ)浓度在6.0×10-9~6.0×10-7g.mL-1和6.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10g.mL-1,对于浓度为6.0×10-7g.mL-1的Bi(Ⅲ)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以片剂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检验方法的回收率,测得结果在98.5%~105.3%之间.  相似文献   

19.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常温下能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存在着电离平衡,而在解答高考化学试卷中的有关问题时,这个常被忽略的平衡经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应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规律·1·KW=c(H+)c(OH-)·由于水中c(H+)=c(OH-),纯水总是中性的·例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mol/L,则c(OH-)为()(A)2·4×10-7mol/L(B)0·1×10-7mol/L(C)(1·0×10-14)/(2·4×10-7)mol/L(D)无法确定解析:c(H+)与c(OH-)的乘积等于1·0×10-14就是相当多的学生的思维定势,由此出发,不费力就可找出选项(C),同时…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最简式、近似式、稀弱式和精确式计算一元弱酸(Ka=2.5×10~(-1)~2×10~(-10))的各种浓度(c=1×10~(-1)×10~(-8)mol/L)的[H+]和pH值。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一元弱酸溶液pH值各类计算公式的使用界限,对课本上这一内容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