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 《视听界》2011,(4):19-24
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一直是互联网领域、传统电视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领域关注它,是因为网络视频的兴起意味着互联网业务正在从文本服务向超文本服务升级,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从电子报纸媒体到电视媒体和全媒体的转变,希望它能迅速成为互联网业务增长和盈利的支柱。  相似文献   

2.
张艳 《视听界》2010,(2):25-29
目前,在网络视频业主要有四种不同细分领域的运营商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垂直点播和分享类,P2P流媒体类,传统门户类,电视媒体类。垂直类远营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以提供网络视频为核心业务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优酷、土豆都属于这个范围;P2P流媒体类是指以P2P流媒体技术起家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主要利用P2P技术提供在线直播和点播服务,比如PPLive(已改名为PPTV);传统门户类是指提供网络视频服务的传统门户运营商,如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电视媒体类指依托于传统广电体系的电视媒体,如中国网络电视台,芒果TV。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从网络获得文字和图片形式的信息,这使得视频网站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快发展。所谓视频网站,是指以制作、集成、播出音视频节目或为网民提供音视频上载分享服务的网站。目前,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网民最喜爱的网络服务之一,视频网站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资源整合中,扮演着文化产业里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告是视频网站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视频网站与所有的媒体一样,需要广告收入以维持业务运营,实现盈利目的。另一方面,视频网站本身特有的属性又赋予了它的广告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研究视频网站广告对于视频网站未来的生存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虹 《东南传播》2013,(3):81-82
新媒体正越来越多地将目标指向电视时空,这势必给传统电视带来一场深刻变革。事实上,针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并非处于被动地位,其在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拥有视频生产、视频集成、视频处理、内容分发等多元身份的综合性新媒体平台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示型受众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从对立走向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瓴  张鹰 《新闻世界》2010,(11):18-19
视频网站的崛起对传统电视业形成了巨大挑战,视频网站非法盗用版权内容成为电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直接杀手,而更值得忧虑的是,网络视频的收看模式正在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受众的收视习惯,长远来看,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威胁。同时,电视台向网络视频行业的进军,对当前主要由民营网站主导的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冲击。在未来的视频媒体竞争中,无论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哪方占据上风,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合作是共赢的底线与原则,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必将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视频网站与民营视频网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舟 《今传媒》2011,(5):53-54
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多,传统电视台纷纷成立网络电视台大举进军互联网,整合原有的优势资源,并利用网络电视优于传统电视的特性,实行跨媒介发展战略。这一举措对以视频分享为代表的民营视频网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分析两类网站的优势和劣势,探讨网络电视和民营视频网站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传统电视台网站的活力,及在何种层面上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e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一股网络视频潮流。这股潮流在给广大市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传统电视媒体在大众心里的地位。网络视频的兴起究竟对传统电视媒体有多大的影响力度呢?本文就此进行探究并为传统电视媒体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9.
在宽频时代,大量的影视节目在互联网上传播与交流。传统的电视媒体不再垄断传播的渠道,面临着来自网络视频业务的强烈冲击。同时,网络视频业务也为电视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宽频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品牌、节目存量、节目制作、节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在宽频时代续写自我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陈洁 《新闻窗》2009,(4):77-78
互联网先是将人类所有文字拷贝成电子版,紧接着又把照片和视频全部搬上了网络。2002年左右,流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视频在线观看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无需再像以前那样将整个视频文件全部下载。这就促成了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次高潮。紧接着,传统电视媒体把自己的节目搬上网,抢占市场;而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个“二道贩子”,纷纷在自己的导航条中加入了专门的视频频道,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节目。网络视频已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浪潮。  相似文献   

11.
张雪 《青年记者》2020,(6):35-3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变。具体到视频领域,这些变化体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分发方式、受众等方面。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视频生态的主要变化,聚焦国内外专业的机构媒体、社交媒体、流媒体,分析我国专业机构媒体在发展视频业务时需注意的问题。视频生态中的变革与机遇1.衰落与崛起:多元行动主体共塑视频生态。广播电视公司是传统的视频生产者,但随着受众习惯的改变,电视媒介衰落,其视频影响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新闻视频传播带来发展机遇,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结合,极大地扩展了新闻视频的传播空间。本文在探讨网络新闻视频传播形态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新闻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视频正在突破长期以来由传统电视为主要媒体所主导的影视空间,为大众开辟一个新的影视疆域。网络视频集交流功能、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呈现出互联网时代的草根特征,它使得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个人化影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内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网民获得的互动性增强。与传统的影视空间相比,网络视频构建的影视空间表现出弥漫化的扩展状态,网络视频成为受众的影视"自助餐"和受众自己动手生产的领地,视频资源因此而异常丰饶,并且通过社区关系推荐上传使得传播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4.
Hulu模式即美国新生的视频网站Hulu.com(以下称Hulu)和传统电视媒体合作,在网络上对用户播出免费正版电视节目、以广告为收入来源的传播模式.Hulu成功运作后,国内视频网站和传统电视媒体纷纷效仿,视频网站借其途径拓展新方向,传统电视媒体用其模式打入新媒体市场.作为二者良好融合的典范,Hulu模式正推动着国内两类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网络视频较之电视媒体的局限性 1、网民从网络视频中接受新闻信息的依赖性不高虽然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新闻比较,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目前来说,网络视频新闻还不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受众并不认可网络视频新闻的形式。从表一中可以看出,17.9%的网络视频用户每天多次上网看视频;平均每周看网络视频不到一次的用户占比25.9%。与2009年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上网看视频的频率下降。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92.6%左右的视频用户在网上看视频节目内容选择上,最多的是电影和电视剧。(见表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近几年视频网站的强势发展、其成长中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削弱与借力,并由此延伸出传统电视媒体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壮大与转型,重点分析视频网站与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深度分析基于内容和渠道的相互融合与转型,并对两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事由:DCCI2010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底,已经有近两成(19.3%)的中国人访问网络视频网站,网络视频成为中国互联网受众规模增幅最快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遭遇互联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下降是否意味着电视产业的衰落?电视产业如何面对互联网视频媒体的挑战?那么电视台和网络视频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呢?试从双方的市场份额、受众分析,提出电视台应对网络视频挑战一些策略,也就是说媒体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眼光、标准、态度和方法,这可能是未来传媒业在内容层面竞争的另外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1,(2):127
搜狐网络视频:比肩与超越随着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身份的确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网民满足娱乐需求的重要渠道。在内容传播上,网络视频媒体在信息展示上的生动性、丰富性、完整性、细致性以及冲击力、感染力,和电视媒体具有同样的价值。尤其是随着高清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带宽的增加,视频在电视和网络上只有传播渠道的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马丹 《今传媒》2015,(2):117-1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视频网站开始摆脱以往在内容领域的角色定位,纷纷进击内容产业上游,开始了与电视媒体在内容领域的竞争。在"内容为王"的笃定信念下,视频网站与电视媒体开始各取所长,纷纷意识到融合即为发展。视频网站与电视媒体不仅在内容生产上有了融合之举,更是开拓了内容衍生设计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