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专利通常体现为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应用。由于计算机程序本身的抽象性和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对上述发明专利撰写所作的特殊规定,目前此类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经常体现为功能模块。在相关侵权纠纷案件审理中,对此类发明权利要求的解释是否应适用相关司法解释中功能性特征的规定引入说明书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其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本文将主要着力于通过对域外法的观察与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的比较分析,以期梳理出关于涉及计算机程序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有益规则。笔者认为,至少对于专利权人在说明书中明确表述的发明目的,权利人应当公开比功能模块及其连接关系更为详细的具体技术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利法对于激励创新和保护公众利益之间的利益衡量。而与该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无关的实现该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手段,则可以参照美国司法实践中关于"手段加功能"的权利要求撰写方式,明确权利要求中哪些技术特征是功能性限定,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来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修订的新审查指南中确立了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基准。审查基准一词沿用了旧审查指南判断新颖性、创造性的说法,将判断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与判断新颖性、创造性放在同样的高度上。该审查基准的确立的目的,就是拨开笼罩在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上空挥之不去的智力活动规则的疑云,明确什么样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可以进入到后续的评价新颖性、判断性的审查阶段。也就是给公众、申请人、审查员、代理人对某个发明是否应当申请专利、能否被授予专利权以更加明确的心理预期。为实现此目的,新审查指南开出的“药方”就是两步三类判断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大程度地保护发明专利权人的利益,我国在专利法中确立了发明专利的临时保护.然而,在实际的司法实践,在权利人行使发明专利申请临时保护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法律规定没有明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涉及GUI的发明专利申请往往与软件或计算机程序相互结合,因此,此类发明专利申请既具有与其他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相同的一般性,也具有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特殊性。如何撰写和答复此类发明专利申请,使得好的技术能够获得专利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通过对涉及GUI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分类,结合具体的审查方式,对此类发明专利申请进行梳理,并提出撰写和答复建议。  相似文献   

5.
据新西兰James&Wells知识产权法律公司网站报道,2010年7月15日.新西兰商务部长宣布,根据《专利法议案》,计算机程序将被排除在专利保护范围之外.但嵌入式软件发明除外。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审查员使用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评价专利申请,尤其是涉及计算机程序和商业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时,申请人和代理人常常不能完全理解审查意见,意见陈述答非所问,文本  相似文献   

7.
专利审查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专利申请以后,按照专利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本文中的专利审查主要指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部分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查,不涉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成为PCT申请第一大国,在我国提交的PCT国际申请中,很多都享有国内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对计算机程序有着特殊的审查规定,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国内在先申请均需按照《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来撰写装置权利要求(本文中称为“虚拟装置权利要求”),以便保护涉及计算机程序的装置:然而在美国,按照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所撰写的虚拟装置权利要求通常会被审查员认为是软件模块,而不属于美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客体,同时这种虚拟装置权利要求还存在功能性限定的相关缺陷笔者基于中国专利法和美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包含有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PCT国际申请在进入美国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针对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强大而有力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对传统金融形态的创新,从而创造了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这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可以分别归类为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尽管单纯的商业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不具有可专利性,但这两类发明申请如果属于利用技术手段、取得技术效果的技术解决方案,仍然可以获得专利授权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晓玲 《世界发明》2003,26(2):39-39
2001年7月1日实施的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新增加了实用新型检索报告的程序。理由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初步审查制,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未发现驳回理由的将授予专利权。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没有像发明专利申请那样进行实质性审查,因而获得的专利权法律确定性较差,权力不够稳定。为克服该缺陷,本次专利法修改时增加了实用检索报告程序。  相似文献   

11.
本次审查指南对于“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章节的修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属于专利保护客体的审查基准;第二,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撰写。下面将详细说明修改原因及修改后的具体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2.
失效专利在教育、科研、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法施行20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01年11月底,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总量已达135.1万件。而按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证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10年。截止目前失效专利及失效专利申请已经超过46万件,今后每年还将以约10万件的速度增加。应该看到,专利虽然因各种原因失效,但其凝结的发明创造点不会自行消失,或者自行丧失实用价值。失效专利技术已经失去了专利法的保护,成为社会公众可以无偿使用的财富,它是人们技术创新的产物,也是全世…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利申请中.使用功能性限定是一种常见的权利要求撰写方式。虽然我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但对于功能性限定权利要求所能覆盖的保护范围.我国的专利局和法院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专利申请文件是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唯一法律文件,高质量的申请文件能够帮助申请人恰当地保护其专利权。在专利申请阶段,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基础是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和质量对专利代理人撰写申请文件有直接影响,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专利法对发明创造的保护。本文从实务的角度讨论在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中如何对技术交底书进行整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和发明不断涌现,给一百多年以前设计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7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就对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进行修改,目的是为了能够处理新兴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发达国家已决定对集成电路步线授予专利、对计算机程序给以版权,并开始对新的作物授予专利.5年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奥林*哈奇提出的S.507法案,更要使美国的专利局从政府机构变为国有公司,让它有足够的经费,用高额工资吸引和留住所需的专门人才;同时,针对专利申请的处理时间太长、专利纠纷太多以及因专利申请处理的延误使美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优势等问题,对美国专利法提出了重大的修改.经过约5年的听证,这项法案已于1997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法律委员会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专利技术侵权纠纷的发生日益增多。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果某种行为进入到他人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就有可能构成侵权。而司法机关在具体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综合运用专利侵权行为的原则予以判断。本文对专利技术法律保护的研析旨在促使专利权人正当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专利法第十三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这是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临时保护的直接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权人主张的其发明创造所应当包括的范围.使用权利要求来界定专利发明,是现代专利法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现在各国专利法的通行做法. 权利要求作为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意义之一在于区别发明与其他物,为专利权人的独占权划定边界;之二在于向第三人公示专利权范围,社会公众通过说明书了解发明,通过权利要求认识专利权利的范围,以避免侵权;之三在于其是作为判定是否侵权的主要依据,在侵权判断过程中,先通过解释权利要求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然后,才判定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其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3,26(5):19-20
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一些新涉足专利申请的朋友往往对权利要求的撰写掌握不准,存在着权利要求“过宽”和“过窄”的问题。以下对这两种现象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专利法自 1985年生效实施以来 ,在 1992年曾作了第一次修改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适应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促进技术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利保护的法律环境 ,为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迅速提高掌握和运用专利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使专利制度更好地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服务 ,国家对专利法在 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基础上 ,2 0 0 0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是应新形势的需要将专利法作进一步完善。 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的修改 ,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 ,延长了三种专利的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