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因自己“固执”地选择了中师而受到一位老同学的挖苦:看你,成绩好顶个鬼用!还不是小中专一个,毕业后你这“金凤凰”还得回到“鸡窝窝”来!实话说,我是心甘情愿为乡村教育献出自己的一生的,但我却怎么也忍受不了别人的鄙视,我下了决心,一定要自学考大学!中师一年级,我就开始报了中文专科,先考《文学概论》和《现代文选》,因我平常喜欢阅读文学书籍,并且担任了校文学社社长,对文学有独钟之情,  相似文献   

2.
韩聪 《考试》2004,(11)
我也是这批圣战士中的一员,我爱他们。曾被高考的硝烟抹了一鼻子灰,捡起还没碎的旗帜,转而走进了“长征路”,苦?不!却象大白兔掉进了炼乳。  相似文献   

3.
97年的高考,由于我的过分偏科,注定了落榜。但我却无法面对大学梦的就此破灭,无奈之余,我来到了向往中的中南大学读自考。望着那些意气风发的统招生,我的内心深处是羡慕,是自卑,是百般地难奈——  相似文献   

4.
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回眸而望,二十多年来自考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同时在其内在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生源结构的变化。开考之初,自考生多为在职学习,考生年龄偏大,参加自考的目的也较为单一,以补充知识和获取学历为主,涉及到就业问题范围很小:而目前的自考生中,高考落榜生和中专、大专在校生占较大比例,他们参加自考一是为了获得本科学历,二是为将来的择业增加筹码。随着上世纪末开始的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自考毕业生也加入到求职的大潮之中,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那么广大的自考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这样的形势呢?笔者从一个多年从事自考管理者的角度,与自考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安徽农业大学2000研究生班里的一员,谁也不会想到我原是一名中专生。1993年,我参加了自考,1996年11月大专毕业,1999年11月报名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录取。在过去的7年当中,我从一名中专生到自考大专生再到研究生,经历了几个跨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大转折。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紧张的博士学习生活已经1年有余了。每每回想起自己曲折的求知历程,最让我难以割舍的还是那7年自考之路。正是参加自学考试的实践,使我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教师之家,8名成员,5名教师;这是一个自考之家,老少8口,6人参加了自考。前后9年,一家人在自考的道路上奋然前行,取得了5个本科文凭,1个专科文凭,1个中专文凭。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教师夏克森及其3个儿子、2个儿媳参加自考的故事,在“红高梁”的家乡一时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8.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又是兴奋,又是感慨,真所谓百感交集。为什么呢?因为我参加了山东省200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阅卷工作。也许会有人说,这也很平常呀,我们以前也参加过这个工作。但我真想大声对所有的人说,不!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不平常的!我的思绪象断了线的风筝,我的思念象不可触摸的网,我恍惚又回到了以前……  相似文献   

9.
已经告别了考场。可是依然关注自学考试,还想对各位参与自考工作的老师说说心里话。我在50岁之后参加自考,十大几年才本科毕业,好多门课重复考过多次,我的参考次数大约比别的同学高出许多。因而我接触的自考工作人员也最多,我还亲见了自考事业的发展。我在保定市(原地区)自考办所在的省招待所、滨河公园、电大先后都报过名。可现在它早已有了办公楼和4个工作站。这里每次报名、考试都是人如潮涌,多少工作人员———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深深感谢他们的耐心工作,特别是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前两年我几次个别来找,王朝辉老师都…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4,(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康大夫,欢迎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坐客。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工作和学习压力都很大,而相当一部分自考生却承受着二者的双重压力,真可谓是可敬可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休止的加压使很多人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帮助广大自考生们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本诊所将于近日接受自考生朋友们有关心理方面问题的咨询并予以解答,希望可以为大家排忧解难,重塑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一位网友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中专毕业后从事自己不感兴趣、薪酬很少的工作。她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几年前,通过自学考试,她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之后的日子里,她多次参加人才招聘会,可均被拒之门外,用人单位的理由是:“我们不招自考毕业生。”前不久,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资格审核时又被告知:“学历不符合要求。”(《人民日报》11月6日11版)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中,很多自考生等到需要申请学位了才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写论文,很不符合规范,严重影响学位证书的顺利取得。作为主考院校的自考论文指导老师,我觉得有必要把自考毕业论文撰写的核心内容和框架告诉考生,因为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没法不承认在高考中我是个失败者,所以我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艰辛的路——自考之路,因为我不想辍学更不想去复读。在心中充满了一千个不愿意的情况下来到了北京,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挑战。当把一沓子RMB交到学校老师的手里时,对自己的选择难免有些痛恨却又是那样的无奈,心里酸酸的。来到学校后,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惧,没有传说中的歧视,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艰辛,我过的完全就是大学生的生活。好学的自考生要比那些游手好闲的“正牌大学生”更配做大学生。我们可以享有大学里的所有硬件设施,我们可以参加学校里的任何活动。在这个学校里,我们自考生与统招生几乎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外贸英语专业大专毕业后,2001年我参加自考专升本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课程以及加考的英语(一)、英语(二)和综合英语(二)课程。应该说,对于比较难学的英语专业,我算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许和我对考试的正确认识及学习方法有关,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当我收到 陕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 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距我第 一次参加自学考试已整整八 年了。几多辛酸,几多欣喜。 当我伫立在梦寐以求的高等 学府门前时,蓦然回首风雨 来时路,“八年抗战”之抑郁 终化作狂涛怒澜于心头,荡 涤于肺腑。当我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喷薄欲出的未来曙光 将一如既往地引领我矢志不渝,蹈厉前行。我警醒:以后的路 还有很长,很长,这只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李树勇 《现代教育》2005,(10):54-54
儿时总梦想着做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可是,现实的生活却打碎了我孩时的梦想。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像众多的同龄人一样攻读高中,只选择了一所普通中专学习,此时虽刻苦攻读,却没能再进一步深造。中专毕业后,自主择业到了乡镇企业工作,无聊的工作,让我整日昏昏沉沉,每日空虚的生活让我感不到生命的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BBS上看到一个帖子,全文如下:“堂堂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竟然使大量的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我们北大自己这么优秀的学生拒之门外,这真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去年我们方向竟然招了6个自考生,这在全国法学院都是一大奇观!这些没有经过法学正规教育的人,三、四年在北大混吃、混喝,蹭课听;倒头来靠死记硬背也能混进北大!我奉劝自考生们~句,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北大不欢迎你们。”  相似文献   

18.
我坐在复旦北区寓所的桌前,看电脑屏幕上一个个字符整齐地跳出来,窗外的雨又次在夜幕下滋润着初春那些生机盎然的生命。寓所内是极简单的陈设,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台,一台笔记本,一个衣柜,一个钉在墙上的书架和极多的书。然而,这似乎不起眼的一切,却正是我所期待了十年的生活啊。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自考生在通过了本科段全部课程的考试后,准备向新的目标迈进,争取拿到学士学位,为更上一层楼——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对于通过艰苦的自学走到现在的自考生来说,用英语写出几千字的学位论文,谈何容易。因此,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论文是正式的、有一定长度的、且有详细文献根据的学术性文章,它探讨、研究或分析某一事实性或理论性的命题。准备写论文的考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题。可以先考虑一下比较感  相似文献   

20.
由初中升人中专后,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从我所在的学校看,学生的成绩与初中时相比明显下降,而与以后几年中专学习的专业课比较,补考人数相对也较多。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中专、初中数学未能很好接轨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