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
池莉的小说创作从1987年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池莉小说创作由关注笔下人物"物"的困境到致力于开掘精神的困惑的嬗变.当下的池莉已不再是那个执著于武汉小市民的生活琐事的新写实作家了,她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注社会转型并运用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去看待社会并分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池莉是当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说居多,大多描写平民故事和日常生活。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写日子的小说道出了平民现实的真实感受和关注平民的现实存在状态,更深层次的是其小说内容流动着诗意的情绪和饱含着哲理的意涵。诗意浸透生活其间,让人们读到了生活的美,而构成生活内质的哲理也表达了众多人生存的意义。从而,池莉笔下的生活不是无聊、干瘪、平面的生活,而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些凝聚出池莉小说中平淡生活的审美意义,这也是发展创作中的池莉写作真正打动人心之处。  相似文献   

4.
池莉立足文坛多年,是一位自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一方面,她的小说创作追随时代变化,作品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池莉始终秉持为市民代言的立场,关注市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她贴近市民日常的生活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语言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的特色。同时,作品的字里行间又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些特色使得池莉的小说语言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也使她成为了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5.
历经20年的蜕变和发展,池莉已在中国文坛确立了自己的重要位置.从早期的《烦恼人生》到新作《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她笔法更娴熟,文风更洗练,但是池莉的创作立场没有改变,始终关注俗世男女的生活境况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真实的言说,是池莉始终不变的追求。池莉的真实观是建构在其生活观、价值观和写作观之上的。同时,她也是在其真实观的指导下进行思考与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池莉在20世纪九十年代达到其文学创作的颠峰,其作品不断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她对生活的观察视角以及被冠以新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备受文艺界关注,她对生活的界定让广大观众看到了生活中烦恼、卑微的普遍性,人们从各个角度认同了池莉的创作.但是当下人们对其沉淀三年苦心打造的作品<所以>的反响却略呈寂然,这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池莉的新作没有实现读者的艺术期待,读者对池莉的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8.
池莉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女作家,其创作倾向经历了“为写作而写作”到“为大众写作”的转变过程。但池莉不是一个“媚俗”的作家,她具有强烈的创作个性,不断求新求变。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的分析,认为她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强调小说的故事性、不追赶潮流的“旁观者”创作态度等是其平民意识觉醒的三大构件。  相似文献   

9.
孙洪露 《考试周刊》2015,(12):17-18
<正>池莉的小说创作,总是表达对世俗人生的世俗关怀,她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看做是生活中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客观真实的再现。池莉说:"我的每部小说都在求异,都根据选材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结构、语感、语言色彩以及贯穿整部小说的气场"[1],但是"在我的作品里头,有一根脊梁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2]。她以这样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追求生活本原的客观再现,一方面为池莉的创作赢得震撼人心的启示力量,另一方面,其拒绝升华的真实叙写又易招致消级无为的指责。池莉小说中究竟是否存在人物与生存现实的对抗呢?这一直是人们关注和困惑的一个问题。对此,结合作者的创作心态和文化立场,探询她的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境况,可以作出解答,以证明生命个体反抗生存现实的潜性存在和突出变化。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是池莉小说的内质。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池莉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姿态,然而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对两性关系的探索是热情的。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分析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池莉的近期创作依然追逐着生活,但表现出明显的“变”。她用新的视角和新的叙述方式表述着变化的生活中变化的人,多姿多彩地为我们展现出当下社会生活的丰富和离奇,探照着这丰富和离奇背后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暗淡,也在一反前期质朴平淡风格的新异中体现出深度和力度,两者可谓相得益彰,从而在凸现出池莉追逐生活的一贯主张的同时,彰显出她自己新的追求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命高于一切”像一面不倒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当代名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创作中,她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命态度成为新时期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池莉如此看重生命本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本力图探本求源,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池莉创作是以产量高、读广、争议大而引起坛注目的,“市民意识”就是她受到诟病的重要方面。本希望通过对池莉小说创作的解读,挖掘其市民意识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着,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这种思索来自实实在在的现世生活,来自池莉自身对生活的反复咀嚼与不尽的体恤。通过不断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对人生此在的质询,池莉逐步在盘旋与嬗变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自 8 0年代中期以来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于她使用“崭新的眼睛”撕裂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所虚构出的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神话 ,仿真出了她眼中真实的生活。从池莉崭新眼睛关注下的女性形象中 ,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爱情、婚姻等问题的真实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池莉追求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描写,她的小说对凡俗人生和普通市民给予了非常的关怀,尤其是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状态进行了真实的书写,既写出了她们的软弱依靠、自私多疑、粗俗丑陋的一面,更多地表达了她们的坚强与无奈、追寻与失望、孤独与宽容相交织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小说创作展示了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造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其中,知识分子价值观与市民价值观的冲突是池莉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构成材料。作为“新写实”文学的重要作家池莉,自1987《烦恼人生》成名以来,其作品创作持续高产,且深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关注,影视媒体对其作品也格外青睐,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无一例外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池莉小说文本内容的独特魅力外,与其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也密不可分。本文重点通过对池莉小说中复叠这一修辞艺术的分析,探讨其小说语言与众不同之处及池莉在这方面的匠心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