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已有90周年,回望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瑰丽篇章之一。而浙江出版业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出版了大量革命和进步书刊,为区域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凸显了出版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书写,以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2.
刘虹 《出版科学》2015,23(1):103-105
抗战初期的延安出版业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灵活地改进了出版技术,实现了印刷及其配套的造纸、油墨等的自主性生产.本文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延安前期的出版技术革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香江波 《出版参考》2013,(13):32-33,37
时尚杂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商品,在我国期刊市场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我国时尚杂志的发展最早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具现代时尚杂志的元素开始,先后经历了抗战、文革时期国内杂志出版业的整体不景气,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时期出版业发展中图书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民国时期出版业发展中图书馆的作用赵长林民国初年,全国已有各类出版机构50余家,仅创办的期刊就达238种,整个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前,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速度是令人刮目的。仅就上海商务印书馆而言,1911年至1920年,计出版图书1107种;1921年...  相似文献   

5.
1932~1940年的哈尔滨处于沦陷时期。在日伪政权严酷的新闻统制下,国人民办新闻出版事业,尤其是革命进步报刊虽然遭到控制和镇压,但即便是在此背景下,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仍然通过报刊、图书、广播等媒介形式继续表达爱国热情、鼓舞人民抗战,形成了以抗争为主题的新闻出版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大后方书刊出版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饱受战争重创而迁徙到内地的中国出版业,在至艰至苦的条件下艰难复兴与重建,屡仆屡起,显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从规模和实力而论,战时的中国出版业,由于敌人的破坏和战争的恶劣环境,确实较战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倒退,但就出版精神而言,现代出版业的先驱和仁人志士们,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含辛茹苦,弦歌不绝,表现了为文化而奋斗的豪迈气概.八年中,大后方出版图书22552种,出版期刊2000余种.①在当时物质条件十分艰苦,出版机构游移无定,出版物市场又局限于内陆的情况下,能有这样一种出版成绩,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桂林在抗战中曾一度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主要的抗日文化中心。知名作家、艺术家荟萃,文艺社团林立,活动频繁,刊物竞生,出版业发达,创作繁荣,硕果累累,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闪烁生辉的篇章。《桂林抗战文学史》一书较为系统而翔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盛极一时的文学奇观。全书运用史料学和方法论的研究方法,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真实地阐述了桂林抗战文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对其概况、特点、地位、影响的探讨,有关史料的挖掘整理,有关思潮、运动、社团、流派是非功过的评价,有关作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1,(4):121-124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G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业属内容产业范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传统出版业如此,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内容为王仍是出版业的不二法则。纵观世界出版业,不难发现,大多数在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