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可能无力改变当今乃至以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是,怨天尤人没用,坐视等待改变也没用,如果我们把成长当做“自己的事”,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如果我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探索,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就会不断地超越自我,也必然会使整个教育改革出现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人的眼里,享受似乎就是吃喝玩乐,自然和教师挨不上边。其实,享受并不等于吃喝玩乐,教师也不能不讲一点享受。问题是,教师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享受,怎样去享受。享受学习我们正在创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面对来自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对象的挑战,教师理应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职业底线”和“职业习惯”,并学会在学习中享受其乐趣。1.要善待学习。据调查,目前在部分教师中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就是只教书不读书或基本不读书,只要求学生学习而自己不愿学习。尽管不少教师“述而不读”、“述而不作”、“述而不研”,却依…  相似文献   

3.
肖高君 《湖南教育》2006,(9):29-29,35
作为一校之长,当我看到一位老师疾言厉色地冲着学生高喊“自从带了你们这个班级,我的幸福生活就结束了”时,当我走进教师办公室,看到很多教师一脸疲惫地趴在那里备课、改作业时……我的心是沉重的。作为教师,我们从风华正茂到两鬓苍苍,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教育成为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按理,我们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应从这里获得。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我们的幸福感究竟要从哪里获得呢?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真正的语课?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时,“只缘身在此山中”,每种角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您也在思考着,实践着,请写给“争鸣”——独立思考的人,就是最美丽的人。 无障碍的交流,将让我们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编按]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因此当代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一是要不断学习,保持知识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感触颇深。近几年来外语教材更新频繁,随着课文内容的更新,大量新鲜的具时代特色的词汇也应用到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地再学习和把握,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时刻站在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反思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也是应时而生,大量地“创生”着,其中也不乏课程评价理论的论述。审视时下的课程评价理论,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课程评价的全部吗?如果不是,课程评价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们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什么只集中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原因何在?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地评价?本文试图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同仁。一、课程…  相似文献   

7.
学会思考     
哲人笛卡尔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深入思索,所以我们才会拥有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身兼数职,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辅导员,杂事很多。于是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思考的时间,于是我们拿着“手里那张旧船票一遍一遍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于是,我们自己也伴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越来越浅薄。  相似文献   

8.
现在,教育界流传着一种“教无定法”的说法。这个说法的本意是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学生情况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说法反映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规律,说明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鼓励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但是,如果认识不全面“教无定法”也会成为某些教师教学随意性的托词。因此,有必要对“教无定法”这一提法从内涵和外延上进行严格的匡定。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本质特征,应该是遵循教学规律。具体讲,就是要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接受科学知识的规律。凡是成功的教学成果,无一不…  相似文献   

9.
黄兆统 《广西教育》2005,(1B):76-7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要想“讲出”数学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教师大致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有目标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因此当代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  相似文献   

11.
对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探索和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有多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也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但“教无定法”。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背景下,我们怎样来更好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阿纳什莫维利指出:“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然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他还是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如果教师不转型,任何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世轩 《教书育人》2007,(12):32-33
人都是有欲望的,教师也不例外。学校领导面对教师的“善恶”欲望,心中应有一杆秤,掂量这些欲望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如果让教师的这些欲望成为贪婪之源,让其不断膨胀,那管理将会进入一个“衰竭期”。就像气球一样,无限的充气就会爆裂。如果一味地遏止欲望,教师就会如跑了气的气球,扁扁的没有一丝生气。因雌.学校管殚者就应当整体地把握这些欲望,  相似文献   

14.
曾经在一次全国艺术课程研讨会上听过一位专家的讲座,他在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领着孩子们在过“日子”,有的教师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有的却过着枯燥无味的“苦日子”。此话让我感触颇深,因为我也曾经和孩子们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做着各种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如何抓“点”促“面”、由旧产新、由“知识”发展“能力”、由“活动”形成“意识”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还有待于作更广泛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事实上,如果完不成以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旭 《教学随笔》2007,(6):44-44
幸福是一个人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但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教师本人对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职业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获得,这也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寻找幸福。  相似文献   

17.
郑丽青 《甘肃教育》2007,(9S):15-15
从“教书匠”到“引导者”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基础教育课程》2006,(12):15-15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路上,《基础教育课程》一直伴随着我、指导我、鼓励我,成了我的良师诤友。当拿到2006年第9期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卷首语”映入眼帘,反复读后,我认为我们教师就是阳光、春风、雨露、泉水,我们是教师,我们就必须是阳光、春风、雨露、泉水,如果把诗第二节中的“如果”“可以”去掉,我认为更好。共商榷。(山石)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期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呼唤着教师职业方式的改变,更期待着学校新文化的生成。面对新课程,我们常问的一句话是:“老师,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是新课程的学习者,我们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我们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如果从由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这样一种社会变迁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的话,我们是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期的教师。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工业化时代教育的特色是“井文化”,那么新课程之前的教师是掘井者,即工业化时代的教师是掘井人。教师在不断地挖掘,井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界的热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型教学理念的重点,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重视综合素质,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