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文学第一人──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毛雅1981年,美国拍摄了影片《赤色分子》,介绍一位记者的生平,制片人为此在1982年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不久,苏联与墨西哥合拍的大型故事片《红钟》又同观众见面,它描写了这位记者采访墨西哥农民...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羡慕记者这个职业,一直为不能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而遗撼。笔者想起了1998年紧张的长江抗洪前线上,一位摄影记者为了能在高处拍摄抢险场景,便向一位农民借梯子,当他掏记者证给这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说:“不用掏证了,这会儿到这里来的,绝不会是冒牌的,除了解放军,就是你们记者了。”一句话,说得这位记者热泪盈眶。人们这样爱护和信任我们的记者,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1932年1月27日,一位身材颀长、面庞削瘦的美国青年,从上海港步入了这座战争阴影笼罩下的花花都市。第二天早晨,隆隆的炮声惊醒了这位寻找战争的美联社记者。这位美国记者名叫阿奇博尔德·特罗扬·斯蒂尔,1903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2岁时随全家迁到美国西部。斯蒂尔家境贫寒,中小学成绩突出,1924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爱达荷州一家报社做记者。那个时代的美国青年充满幻想,喜欢冒险,作为一名记者斯蒂尔认为只有冲突激烈的地方才会出大新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斯蒂尔开始注目远东,不久,他受聘于美联社,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一·二八抗战的日子里,斯蒂尔下战壕、上街垒,出入枪林弹雨,给美联社发回多篇战地报道,他还  相似文献   

4.
周世康 《新闻通讯》2011,(10):13-14
一位74岁的老人。给中国新闻代表团的7位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6月28日至7月6日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期间,他几乎天天陪伴。他就是墨西哥记者协会联合会终身主席、现任副主席、拉丁美洲记者协会副主席特奥多罗先生。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诞生一百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为坚持正义和真理而战斗了一生,并曾受到列宁高度赞扬的杰出的新闻战士。一《震撼世界的十天》是“世界上第一部向全人类说出了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的纪元的胜利的俄国革命实况的著作”(见该书俄文版出版者后记),它在全世界革命人民中享有盛名。但是,这部伟大著作的作者约翰·里德为此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战斗的一生,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默多克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没有任何人能象他那样引起各国新闻界越来越多的注意。他不仅持有报业的股票,还拥有跨国广播电视机构,他因手伸得太长而不断遭到抨击,也有人认为,他经营有术而使其报业帝国向电视业膨胀。冒险兼并借钱发家这位传播界巨头出生并成长于澳大利亚。22岁时他以办报起家。两年内,他便争购了佩思市的一家小报。当阿德雷德和佩思两城开办了商业电视台后,他又想方设法获得了阿德雷德电视台的营业执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30日,墨西哥著名的记者、专栏作家曼努埃尔·布恩迪亚先生在墨西哥城不幸遇刺逝世。大洋彼岸传来的这一噩耗,使我无比震惊。想不到两年前同他的会见竟成了永诀! 布恩迪亚1926年5月24日出生在墨西哥密却干州。他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是从他担任《民族》杂志记者开始的。词锋犀利,思想敏锐,敢讲真话——使布恩迪亚很快蜚声墨西哥  相似文献   

8.
1986年5月29日,第十三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开幕前夕,国际足联在墨西哥城召开了隆重的特别代表大会,授予著名阿根廷老记者路易斯以国际足联荣誉勋章,并宣布接纳他为国际足联名誉会员,以表彰他在历届世界杯赛的新闻报道中作出的卓越贡献。6月19日晚,趁锦标赛休息日的机会,记者特地到墨西哥市中心的“克朗广场旅馆”,拜访了这位唯一参加过从第一届到十三届所有世界足球锦标赛的老记者。记者采访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采访一位有名气的老记者,这是件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当我站在  相似文献   

9.
每逢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人们总会见到一位山东大汉:他声音洪亮且健步如飞,甚至年轻记者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做事雷厉风行且干脆利索,根本看不出已年近花甲。这位激情四溢的汉子,就是齐鲁晚报高级记者马安泉,体育记者圈内称他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齐鲁晚报的记者则尊称他为“年轻的马老”。  相似文献   

10.
一位退休的89岁的新闻记者,最近获得了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硕士学位。这位记者的名字叫做韦高伯。他曾在许多报社和出版社服务了64年。退休以后,他认为还应该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表现,给年纪大的记者一种鼓励。他并  相似文献   

11.
每逢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人们总会见到一位山东大汉:他声音洪亮且健步如飞,甚至年轻记者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做事雷厉风行且干脆利索,根本看不出已年近花甲.这位激情四溢的汉子,就是齐鲁晚报高级记者马安泉,体育记者圈内称他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齐鲁晚报的记者则尊称他为"年轻的马老".  相似文献   

12.
有些通讯员时常感叹一些好的素材被记者捞走了,自己得到的是“鸡肋”新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不然,有一位通讯员和一记者往来较多,在一次闲聊中,他在记者的启示下得到一条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便顺藤摸瓜,深入采访,写出了一篇较有分量的通讯,发在一家大报上。他抓新闻的“快”与“准”,使这位记者也大吃一惊。自叹这一有价值的新闻,竟从自己鼻子底下溜走了。这位通讯员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比別人多了一个心眼。法能想到,到手的素材是否与中央的方针、政策相吻合,并能发现被忽视了的“空隙”。他认为,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采访,你若直接问村干部:“村里有啥新闻?”他们个个摇头;你若掏出笔记本采访农民,他们说上几句就卡壳;可你随随便便,东拉西扯地跟他们聊天,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说不定哪句话便成了新闻。我曾去黑林台村一农民家采访。这位农民购进几台草织机,组织10多名小青年加工草帘子,销往东陵区各砖场,经济效益很好。可我问他一句,他答  相似文献   

14.
700<1?     
《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3日第16版以《笔端因何招祸》为题,披露了安徽涡阳县花沟镇曹庄村农民记者孙子超因一篇不足300字的问题反映,招来镇党委书记的辱骂、毒打,双目几近失明,从而使这位年仅26岁、曾在当地媒体上发表过700余篇文章的青年农民作者将不得不搁笔,离开他既热爱、又畏惧的写作事业。  相似文献   

15.
9月22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苏联外交部新闻中心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记者报道这类消息,总是把目光投向中心人物即招待会的主持人的讲话,力图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可是,合众国际社记者史蒂拉·里德并不如此。在甘地夫人的记者招待会结束之后,他并没有象他的许多同行一样急于去发稿。他先听塔斯社发的俄文稿、英文稿,并收看苏联电视台关于这次招待会的电视新闻,然后,他写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 ,一家省报在头版发了一篇本报记者与一位农民的对话。稿子短小精悍 ,道理讲得很是精透。特别是这位农民的谈话 ,妙语连珠 ,很有特色。不想 ,此稿竟在当天“编前会”上评选本社好新闻时落榜。事后 ,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私下承认 ,在那篇稿子中 ,他动用了“文学创作”的手法 ,虚构了一些情节。对话中农民的语言基本上也是记者编出来的。这位同志自己痛心疾首地说 ,这篇文章中不了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本身违反了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真实。这对自己颇有警醒作用。我以为 ,这件事对我们记者来说 ,也颇有警醒作用。我们有些记者写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新民晚报的许多读者中,在上海新闻界乃至全国晚报界的同行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孙洪康.这位新民晚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于1982年2月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步入新闻岗位后不久便脱颖而出: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8年,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读者评选活动中,他以最高票数名列上海市`十佳记者'的榜首;1991年,经层层筛选,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的殊荣;1992年,为表彰他在新闻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批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对这样一位成绩突出的新闻记者,人们不由不关心他的新…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记者曾两次前往北京西郊拜访了新闻界前辈穆欣同志。这位新闻老战士,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了48个春秋。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曾随军转战南北,采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尽心竭力为发展党的新闻事业操劳。只是在“文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 某报记者到某单位采访,因另有任务,刚到又要离开,便委托该单位一位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通讯员在稿件后面署了这位记者的名字,这位记者也就默默  相似文献   

20.
在一家村办工厂,一位农民谈到他们刚建厂时,来了一位记者,说是要写他们艰苦创业的文章,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生活上小小不如意之处。于是,这位记者在辞行时,大包小囊,满载而归,工厂却为此付出了一千多元。那位农民先前并没有接触过记者,这件事无疑给他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做为未来记者们的同行,我是维护记者名声的,可是,面对这无可辩驳的事实,我感到了任何辩解都是苍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