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观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对终身体育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76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进一步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课堂锻炼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5项指标上均呈显著差异,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2)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构成对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的影响模型(男:R2=0.279、女:R2=0.293));由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构成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模型(男:R2=0.393、女:R2=0.447)。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行为,而锻炼坚持行为是反映终身体育行为的最重要指标,未来研究可对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解释移动干预技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析移动干预技术对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认为:(1)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行为意向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并且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仍是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较强因素,但是主观规范不能预测体育锻炼行为。(2)使用移动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作为中介变量,移动干预技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意向,并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移动干预技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建议将课外体育锻炼移动干预技术规范化,制定恰当的监督制度,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依据舒适性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深度访谈,梳理运动休闲乡镇的舒适性要素,构建运动休闲乡镇吸引人才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表明,运动休闲乡镇吸引人才的要素包含运动休闲乡镇舒适性、迁移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迁移意愿和迁移行为;其中,运动休闲乡镇舒适性分别与迁移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相关,迁移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分别与迁移意愿正向相关,知觉行为控制和迁移意愿分别与迁移行为正向相关。因此,运动休闲乡镇的舒适性有赖于自然与非自然要素的协同发展,且舒适性要素通过“引力”和“阻力”影响迁移者的迁移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感知风险对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子竞技行为意愿的影响,以及行为态度和同伴支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感知风险理论和同伴支持理论,以行为态度为中介、以同伴支持为调节,利用SPSS 24.0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研究假设。结果:大学生在参与电子竞技的过程中,感知风险对行为态度产生负向直接作用;感知风险对行为意愿的直接作用不显著;行为态度在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对感知风险和行为态度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子竞技活动的感知风险、行为态度是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子竞技活动的阻碍因素和中介因素;大学生群体同伴关系能够通过调节阻碍因素改变中介因素的作用水平,进而影响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子竞技活动的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5.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观赛态度和观赛意向如何影响球迷的现场观赛。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707名球迷进行调查,并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观赛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观赛意向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主观规范的预测作用最强;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观赛意向对球迷现场观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8.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层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直接效应;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11.
王革  卓莉 《精武》2013,(19):94-9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韩山师范学院不同年级、专业的469名大学生进行锻炼态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一般;(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好于女生;(3)大学生体育饭炼态度不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分量表中的行为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标准上差异很显著;(4)随着年级和学业水平的递升,模型上各维度的得分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13.
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引入人口特征和雪上运动文化变量,构建了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以崇礼地区为例检验影响我国大众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雪上运动文化会对滑雪消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会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在雪上运动文化与消费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发挥冬奥会社会效益,加强滑雪知识普及,积极宣传雪上运动文化,降低滑雪运动门槛,促进需求侧消费升级,从而推动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探析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内部动机和锻炼坚持性间差异显著;(2)主观锻炼体验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锻炼坚持性和内部动机,内部动机能显著正向预测锻炼坚持性;(3)内部动机在主观锻炼体验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研究认为多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运动体验感、激发内部动机,是提高锻炼坚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育旅游智慧化水平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探索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通过智慧化水平带动游客重游意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相关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Bootstrap检验法对江西省三个体育旅游景区名游客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体育旅游智慧化水平、感知价值、旅游满意度均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化水平能显著正向预测游客的感知价值(β=0.741,P<0.01)和旅游满意度(β=0.328,t=,P<0.01),还能显著正向预测游客的重游意愿(β=0.188,P<0.01)。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402,P<0.01);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均能对游客重游意愿产生正向预测效应(β=0.285,P<0.01;β=0.562,P<0.01)。另外Bootstrap检验法结果显示,智慧化水平能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直接效应为0.1880,直接效应占比为25%。还能通过提升游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间接预测游客的重游意愿,间接效应为0.56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加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提高其身心素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锻炼态度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然后采用逐步分层回归分析对家庭功能、自尊和体育锻炼态度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呈显著性正向相关,且家庭功能正向预测锻炼态度;大学生家庭功能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1),女生家庭功能的得分高于男生(35.08>34.5);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和家庭功能水平在一定能程度上低于本科生(43.31>41.26);住址为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大于其他市辖区县(44.97>39.08);(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功能与体育锻炼态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1.185,P<0.01)结论(1)不同年级、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有显著差异,家庭功能对锻炼态度起到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功能是通过自尊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我国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3项休闲运动的行为意图,了解其休闲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与主观规范上则无显著性差异,高参与频率组别明显高于低参与频率组别,显示高参与频率者较能掌握自我的能力与从事该项目运动的便利条件,且有较高的行为意图。②城市居民从事不同休闲运动的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显著相关,仅游泳和羽毛球获得验证,慢跑并未获得验证。③城市居民从事慢跑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主观规范未获显著性;而城市居民从事游泳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主观规范所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未达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态度和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中国修订版、SCL-90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考察了北京5所大学566名本科学生在锻炼坚持性和运动态度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态度在主观幸福感及POMS量表得分上主效应显著;而坚持性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得分上主效应显著。不喜欢运动且坚持锻炼组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低,而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