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高认可度、低实施度的情况,以"项目式学习"为突破口,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策略:问题情境真实化、项目实施活动化、项目评价多元化,以期打破综合性学习思路的禁锢,让学生进入"真实问题情境",面对"真实言语对象",进行"真实言语实践",创造"真实言语成果"。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面对真实问题,应实施综合性教学。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学习情境,探讨综合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学习情境的综合开发、学习活动的综合设计、学习评价的综合反馈解决真实问题,实现综合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陈宏斌 《江苏教育》2023,(52):43-46
真实问题解决是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有效路径,驱动并实现信息科技学科育人总目标。真实问题是项目式学习设计的起点,问题解决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核心,螺旋进阶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指向。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小学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要在设计真实问题驱动,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注重学生成果导向,提倡多元学习评价的同时,防止新课标教学“科学化”导致“枯燥化”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实施要专注于计算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4.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成果为目标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生物课堂教学中,把握项目主题、设置驱动性问题、确定项目任务、组织项目实施、开展交流评价、生成项目成果等流程,能够推动项目化学习的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强调综合性、实践性。项目化学习以驱动性问题为引导,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因此,教师可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创设指向核心知识的真实情境,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活动项目,事先设计评价量表并将之贯穿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应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同时,应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科实践作为一种学科学习方式,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期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小倩 《考试周刊》2024,(18):45-48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项目化学习以问题驱动,兼顾综合性、情境性、探究性、合作性于一体,能够帮助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落地。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为例,从整合与重构、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三个维度分析如何将综合性学习转化为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最终达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VCT的项目学习构建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学习是以项目为核心,设计有效的驱动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索与解决问题。VCT作为项目学习的设计工具,可以更好的设计项目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它将为实施创新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项目式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推手,但目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任务情境、虚假性问题解决、虚假性评价等困境。对此,应将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置于真实性学习理论的视域之下,遵循以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变化为基、以真实的数学实践和对话为核、以真实的身份和意义建构为本的理念,以趋向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基础,以观念统整的真实任务为核心,以身心俱在的深度参与为根本,以技术支持的思维工具为支架,以作品导向的真实评价为保障,优化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项目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能够解决大项目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本文从微项目教学的内涵谈起,以详实的微项目案例阐述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课堂教学实施策略,通过梳理知识清单、设计微项目和制作学习资源、微项目探索与实践三大过程说明如何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均是长程实践活动,教师可设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以项目推进整本书有效阅读。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存在随意性、肤浅性、评价单一性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具有合作性、综合性、深刻性、探究性、创新性,借助项目式学习“真实参与、学科融合、公开成果、全程评价”的做法,通过项目驱动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使整个阅读过程有序化、系统化、深度化,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实施可通过:串联知识、融合学科、创意表达、审视过程四个步骤促进有效地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学校教育领域中“五育”割裂、失衡、失联的状况,项目式学习因其在目标上的多元性、内容上的丰富性、过程中的生成性、评价上的综合性成为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方式。根据项目式学习主题来源的不同,实现“五育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类型包括学科主导型、德育主导型、艺体主导型和劳育主导型。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首先要确定一个综合且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其次要设计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最后要构建一个多元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宣雯 《小学生》2023,(8):58-60
情境能实现感情与环境的有效交互。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人文情感融入到“真实情境”当中,与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在基于情境视角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真实情境”的开发,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更为出色的学习素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学习的引导下,设计学习、认知、交互多元合一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吴艳花 《考试周刊》2013,(39):168-168
机制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的在校内和参观学习型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要求,迫切需要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真实项目中进行理论应用和创新设计。以"融入项目、实干项目、带领项目"顺序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基于真实项目的机制专业毕业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各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实施、研讨和展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文章以英语学科为基础,针对教材内容重构设计项目,理清项目式设计的要素和方法,设计英语项目式学习实施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英语学科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成绩及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项目的软件开发实训是指模拟或者基于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组成团队,分析用P需求、设计解决方案、编程与开发、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系统测试、直至完成整个项目,并最终呈现一个完整作品的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软件开发实训的应用的关键就是设计一个合适的项目案例,围绕项目来展开教学和学习,本文以“KK在线数码冲印店”这个真实的软件项目作为案例,通过循序渐进的十个阶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直至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指的是为了解决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并创造性地整合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形成综合性的项目成果和新理解.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设计应包含三个阶段:确定教学目标及驱动性问题;依据教学目标明确表现性学习评价依据;设计包含评价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以“设计探空气球之测量空气密度”为例,进行了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希冀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设计和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很多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用项目学习的方法设计和开发这类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项目学习是通过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来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达成目标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各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倡导基于STEAM的跨学科学习方式。“一核四环”的STEAM项目模型,核心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并把STEAM项目的实施分解为引入、设计、物化、评估四个环节。该模型可用于优化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规范项目开发、提升项目整合度,对于STEAM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阮健 《广西教育》2023,(4):47-49
本文论述项目式学习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目标的发展,探讨小学项目式假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项目式假期作业,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