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理念也由之前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古诗词鉴赏是中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环节。我国作为自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基础教育中,更应当正确意识到诗词吟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章基于目前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重点剖析了如何有效发挥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吟诵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教育基因的传承,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这些经典的内容经过统编教材编写专家的筛选,将其呈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怎样培养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古诗词从文体的形式、内容上看,就是美学、美育素材;从诗人写作的目的看,古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就是美育核心。  相似文献   

3.
邓国辉 《教师》2020,(4):35-36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的拓展教学古诗词创作教学的角度,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探究小学生古诗词创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精彩纷呈,璀璨夺目。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识记能力最强的一个时期。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古诗词,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的篇幅很少。但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古诗词必读70篇。这些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它们体裁多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导向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发布,古诗词作为权威性和典范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逐渐走入语文学习评价视野。通过厘清古诗词阅读能力课程要求流变及其评价研究发展,大致可以将古诗词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基于教学主观经验建构的萌芽兴起期,以课程文件要求为基点的深入改革期,以及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框架的创新发展期。进而分析当前古诗词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困境和时代特征,并且在语料选择、能力考查、情境创设、结果反馈等方面提出发展愿景,力求为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评价方式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反思新时期以来语文教改的实践历程,将促进语文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记者:吴老师,您是广东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亲历者,我们知道您不但有着丰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历,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而且还参与了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建设,能请您谈谈30年来广东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吗?吴惟粤:好的。我从36年前走上教师岗位至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诗词名家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比重,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底蕴。然而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反思新时期以来语文教改的实践历程,将促进语文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记者:吴老师,您是广东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亲历者,我们知道您不但有着丰富睁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历,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而且还参与了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建设,能请您谈谈30年来广东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的出路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为我们作了明确回答。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它的名字就叫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书名可以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可以预期,新课程改革必将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这种形势之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确实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并从这种“审视”中找出改革与发展的出路。从1949年到…  相似文献   

11.
王小霞 《天津教育》2023,(11):95-97
<正>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从内容、体裁、难易度上都贴近学生的水平,语文教师站在教学实践角度,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品味这些优美经典的古诗词,能够让传统的古诗词在语文课堂重焕魅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品鉴水平。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气魄的体现,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我们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会用文字作为载体,而文字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我们语文的延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供多种素材让学生进行写作或者是阅读教学工作。随着我们对于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在中学语文阅读理解中我们也多次看见历史材料的身影。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材料是学生特别好进行写作的素材来源,也会是语文阅读理解的题目来源。我们要探索历史材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与策略,做好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岁月的淘洗,逐渐凝聚成我国的文化瑰宝,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以文化强国、以教育强国,古诗词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逐年提升。因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71):51-52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对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影响力也是十分深远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文化合理的融入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保证学生能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以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对积极落实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个娱乐至上、网络无极、母语式微的时代,如何唤醒植根于学生血脉之中的母语文化?如何让学生去发现母语之美?如何开掘学生的母语习得本能?如何让学生找到回"家"之路?笔者认为,以古诗词为载体,开发"古诗词课程群",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解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大幅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历史教师要学会巧用古诗词助力历史课堂,如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创设有趣的情景;利用古诗词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利用古诗词渲染历史,升华感情;从历史角度解读古诗词,实现跨学科交融。在有限的历史提纲中拓展丰富的文学知识,实现以诗证史,以诗补史。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村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衔接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应当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农村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整合资源,加强积累四个策略来探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我们国家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瑰宝,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精华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情怀和情感价值.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古诗词背诵,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不久前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了由我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主编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听说这套教材,从编写到试验,一直得到您的关心与支持,您对教材的编写和试验情况比较熟悉,能否给我们谈谈您对这套教材的评价和看法? 袁:作为一名老语文教师,我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江苏作为一个经济、文化与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应该拥有一套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语文教材。洪宗礼同志主  相似文献   

20.
樊梦 《天津教育》2023,(31):135-137
<正>《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多首古诗词进行有机组合,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教学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