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感觉派在小说创作中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鉴、吸收,使其创作在时空处理、叙述视点和小说语言等层面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本文从"开麦拉"与叙述角度、剪辑与过渡、蒙太奇与文学修辞以及空间与时间这四个角度的对比中,分析新感觉派(主要是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修辞及这种独特的叙事美学对新感觉派小说风格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结构裁剪得当、有条不紊,这得益于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蒙太奇"手法无意间地应用。叙事蒙太奇手法和表现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让该诗呈现出一幅幅前后连贯又形象鲜明的画面,甚至可以把它看成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电影。应用蒙太奇手法来分析本诗不失为一种了解作者思路和作品寓意的颇有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也决定着两者的呈现方式不同,小说是由文字组成,而影视则是由画面构成。画面是由摄像机或摄影机拍摄出来的一个个镜头,再经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进行组合拼接后成为流动的画面。在形成完整而流畅的画面这一过程中,必须经过独立镜头动作拍摄和蒙太奇剪辑两个步骤,本文主要的是论述影视语言下金庸小说武打动作场景的呈现方式,如何使用镜头动作和蒙太奇剪辑艺术拍摄和拼接镜头将小说中的文本动作描写转换为完整连续的武打动作。  相似文献   

4.
一、小说及小说教学1.小说的概念及特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同时,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亦绝不能被忽视。文学叙事有两个本质特点:第一,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第二,叙事的话语具有虚构性[2]。意思是,它来源于社会现实,通过集中、典型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5.
英雄传奇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的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后世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英雄传奇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叙述问题历来被研究者忽视,这种狭隘偏执的文学观念应予改变.文章首先指出叙述学的“话语”分析与文体学的“文体”分析有不少重合之处.其次,分析小说和散文在叙述上的异同.第三,强调现代散文应改变单一、僵硬、狭隘的叙述观念,建立与现代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相匹配的现代叙事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细致而清晰地梳理现代散文叙述模式的演变:一是叙述方式从一元到多元,二是呈现型叙述取替概括型叙述,此外,还有隐喻性叙述、跳跃断裂式叙述,以及反讽戏谑叙述,等等.这些叙述模式的演变,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不仅给了我们某种艺术革命的新启示,而且有可能使散文获得与小说和诗歌平起平坐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首先界定“修辞”的含义。周宪在《小说修辞学.译序》中说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并不是去探讨我们通常理解的措词用语或句法关系,而是研究作者叙述技巧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王一川在《中国现代卡里斯码典型》导论中解释为“文化语境与个人话语行为和叙述行为的关系,正构成我们所谓修辞论阐释的主要对象。”布斯与王一川论述结构所体现的“修辞”意义,涉及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所有要素及其特征,几乎把文艺学基本范畴都包含在内。本文也是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修辞”一词,主要探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解放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风靡全球,它对文学也产生了影响。自此,文学和电影开始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的电影性"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帕斯捷尔纳克作为20世纪初苏联代表作家之一,对于电影这种蓄势待发的新兴艺术形式,他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思考,并在其早期小说作品中进行了"文学电影化"的初步尝试。小说《空中通道》因其情节的复杂性、叙述的片断性,得以从帕斯捷尔纳克的早期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小说中使用的叙事手法,如蒙太奇剪辑、情景变换和"视角"转换等,与电影拍摄手法如出同源。文本中融入电影拍摄和剪辑的手法使读者在这一过程中变成"观者",这种多艺术手法结合正是帕氏"诗人散文"的众多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鬼子的中篇小说《上午打瞌睡的女孩》是他的“悲悯三部曲”之一。小说中内聚焦的叙事焦点、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法以及重复、隐喻、象征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高明与高超之处。  相似文献   

10.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论文首先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评析。认为它运用的回环追溯的叙述手法,抚今追昔,强化了悲剧气氛。其次对小说的情感话语和模糊语言进行分析评价。最后诠释了小说展示主题的童话——神话语境,在浅表层次探讨了小说复义主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性追求一开始就包含了内部的建构和反抗,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化,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旧话语,注入了非理性的精神,创建了具有个体性、异质性的新话语,即小说范式的革命、非理性的生命本真表达、“情绪”置换“人”成为叙事的中心、荒诞叙述与叙述荒诞。其艰难建构的个体话语使小说逐渐回归文学本体性,为后来的先锋小说开辟了前路。  相似文献   

12.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源于电影,它具有组接性、整体性、形象的感觉性等特点,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作用。“蒙太奇”这一术语虽出自近代西方影视界,但在我国历代文学描写中,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早已发挥妙用,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单线蒙太奇、并列蒙太奇、同时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物件蒙太奇,色彩蒙太奇、声音蒙太奇等等。电影蒙太奇手法在描写上的运用,说明文学与一切造型艺术及音响艺术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的小说样式。作为被批判的典型作品,赵树理最后一部小说《卖烟叶》是主流农村题材小说的“元小说”和“反叙述”,小说中源于民间的“说故事”叙述模式和写实精神也意味着赵树理对主流农村题材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潜在颠覆,这构成赵树理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重要内因。因此,赵树理作为新文学主流乡村书写由“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转型的重要作家,其写实主义的“民间”色彩蕴含着竹内好所言的“新颖”性,从而沟通并超越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运用文学手法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属叙事文学之列,有较强的故事性,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典型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又恰好与其姊妹艺术——电影的特性相近,两者之间有相似之点和相通之处。笔者在教授高中语文课时,对小说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实验和改革,主要是将现代艺术——电影有一些手法运用到小说教学中去,这里把教后的一点体会谈一谈,以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教父”,以极富个性化与客观冷静的风格颠覆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积极实践反常规写作,引领“新小说”流派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中崛起。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与《嫉妒》的理念实践都展现出强烈的先锋性与反叛性,为小说艺术发展增添了不可忽视的新可能。“窥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眼光成就了罗伯-格里耶小说典型鲜明的冷肃文风,同时作为重要的叙事角度参与承担进作品的人物描绘、空间建构与结构交织。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具体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16.
入话手法是古今中外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普遍使用的叙事策略。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入话”,在外国古典小说中是“故事套故事”。中国现代文学中,从精英文学到通俗文学都使用了入话的手法,催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元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小说的入话手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对主人公住宅的内外空间进行了描述,这些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也作为时间的标志物存在,尘封着主人公的记忆,又与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紧密相联。叙述空间的展现突破了传统小说构建的形式和意义,心理蒙太奇手法、“模糊时间”技巧在小说中的运用展现了小说独特的空间形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文学技巧或手法只有在被用来成功地叙述故事时才有价值。《天真时代》的成功应该归因于伊迪丝·华顿巧妙地运用了独特的“重复”叙述策略来阐述她的主题。这种手法体现了作家的精湛小说艺术,同时为这部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文章尝试用米勒的重复理论的核心概念“异质性假说”来解读这部普利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它篇幅短小,文字洗练,常常截取生活中一个片断来表达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具有典型、集中、凝练的特征。在小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中,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又是其精髓所在!如《上大学去》这篇“小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通过孩子的口吻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具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王敬民老师以及“我”和王连喜等五个“捣蛋鬼”的人物形象更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小说从学生调皮的小事入笔,关注了如何教育与培养下一代这个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主题,使得小说的内含丰赡,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小说叙事学理论出发,论析了当代作家苏童《罂粟之家》的叙事特征。这些特征是:多重叙述视角的并用与转换,蒙太奇手法结构小说,意象叠加的方式强化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