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终身体育     
章从终身体育的现实地位和重要历史使命方面论述了终身体育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实现终身体育的最佳途径是加强个体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科学技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科学技术与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应用的成果和问题,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竞技体育中的理性应用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顾大成 《小学教学参考》2011,(4):169-171,17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科学技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科学技术与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应用的成果和问题,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竞技体育中的理性应用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次重新梳理,对于重塑竞技体育本真内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片面的以成绩为导向、割裂发展、以人为中心,带有强烈机械世界观色彩,造就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现代性危机。生态世界观视域下,从整体着眼,注重协同发挥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平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5.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的体质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同属高等教育的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在性质、目标任务上的异同,既表明了两个体系发展方向不同,也显示出了二者有着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二是要坚持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同步开展,促进普及与提高;三是要提升竞技体育树品牌,学生体育促发展。通过这些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与方法互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和大学生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希腊奇迹以及希腊奇迹出现的原因,证明希腊精神在彰显与光大人性方面的巨大价值。阐明了希腊精神的传承是通过奥林匹克竞技会来实现的,故体育的本真要义中理应蕴含希腊精神,论证了体育是通过身体竞技游戏的方式来培养人自强精神的一种教育。最后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体育对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是一项蕴涵着人类对于真善美追求的竞技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更体现了人类伦理价值的诉求.竞技体育精神契合了人类的伦理价值判断,其目标蕴涵着人类自我超越的伦理精神,其规则体现并实现了伦理的公平与公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高科技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会使其陷入伦理的困境,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体育竞赛本质和体育伦理道德的冲突与争论.以SPEEDO等高科技泳衣事件为例,分析高科技应用于竞技体育中的优势与劣势;探寻平衡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伦理支点,实现体育科技与体育伦理的良性互动,使竞技体育走出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所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这一特点,使竞技体育呈现出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精彩纷呈的多彩场面。竞赛中运动员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拼搏,精彩的表演,洋溢出运动员的身体美,技巧美、心灵美……以及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美。本文以竞技体育中所体验到的具体事实为基础,就竞技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等进行研究。一、竞技体育美的本质马克思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观点,是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美本质的理论基础。竞技体育美是以人体及人的运动实践表现出自身的美,并通过动作来显示和创造美。在显示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界的抗争,人与自身阻力的挑战,人永远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奉献型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失去了其中心地位,而新的能够实现中国传统竞技体育价值观与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想体系还没有构建成型,从而使得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出现了阻碍和谐、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针对新时期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儒家和谐思想的角度进行审视.对商业化、职业化的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与计划经济竞技体育价值观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以期为构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应从竞技体育逐步向享受性体育过渡,体育不仅要给个体带来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一种理念,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既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命质量的保证,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