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法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法制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法制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正确处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法制是和谐社会诸要素中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要件,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法制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推进到实践层面,因此,在实然和应然的层面解决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伦理关照问题,是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课题。基于此,文章从公平正义、权益共享、共生共在的三个层面详细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伦理关照问题。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对社会主义法治提出了各种要求,以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选准着力点,从这些着力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理想,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突出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化解各种利益矛盾的现实需求;善待自然、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扩大社会发展成果受益范围的必然诉求;明确和谐社会构建主体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含着社会成员对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的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承认人在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主体的现实性、多元性、历史性等外在的特性和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在根本特性对政治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意义;最后,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是和谐社会政治文化价值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在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略包括: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的普遍规律;构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共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并针对民族地区的特点,探求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平等和自由是民主的本质,没有平等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平等意识作为现实平等的反映,对于民主社会建设具有前提性意义。文章试图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历史和现实不平等意识的形成,并基于此提出了培育平等意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当下,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必须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理论建构与现实生长对接、继承传统与批判创新统一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和谐精神生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和拥有最多社会资源的政府,实现并维护社会公平,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是其重要的职责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发展沿海城市的钦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大力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为目标,为构建和谐钦州夯实物质基础,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钦州,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党自身的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蕴涵着党执政治国的新理念、新方略和新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务必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相似文献   

18.
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统一战线,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加强建设。要建设好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我们从理论、历史、现实以及统一战线的自身特点四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进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校园的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重大,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骨干力量.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构建大学和谐校团的重要意义及学生党员先进性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最后,指出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