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也说"特别"与"尤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别"与"尤其"这对近义词,已有学者研究过.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境等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比较,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补充了一些新的观点,希望能对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文化的语境下展开对"比较诗学"的进一步追问与多向度的窥探,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态度"正视"文化相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为未来诗学的研究出路进行了极富价值的诠释与多向度的拓展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三方面对澧县话的形容词"V人"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对形容词"V人"与词组"V人"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科研发展历程,参照比较教育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和比较政治学的情况,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进行了思考,指出它的四个研究对象、三个特点、四个发展阶段和四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为"和"认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现代语文》2004,(3):12-13
"以为"和"认为"历来被认为是一组同义词,辞典里对这两个词的注释也往往用"互训"的办法. 我们查阅了十五部比较权威的词典,其中九部纯粹是从语义层面上进行注释的.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学院"概念区别特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与"学院"概念的区别特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欧美等国以及我国"大学"与"学院"概念的比较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学"与"学院"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指出清晰界定"大学"与"学院"的概念、分清角色、正确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的订单教育中"委托合同"和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中"培训合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与全面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订单教育中"委托合同"的内容及如何加强监管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いろいろ""さまざま""しゆじゆ"近义词在词性上、词义上、文体上等相同、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浅析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基本特征和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浅议"飙歌"     
"飙歌"一词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词语,本文从"飙歌"与"飙车"的比较入手,分析了"飙歌"一词产生的理据.我们认为,其词义的系联和延伸是人的认知思维的结果,并分析了社会文化心理对词义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化学实验,不仅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  相似文献   

13.
把关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行为。"把关人"则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决定信息的取舍。认识"把关人",了解把关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对"把关人"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国内"把关人"研究的现状,以此揭示影响把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的目的表现形式很多,有些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混淆.本文对其中的"に"、"には"在前接词语的异同、后续要素、目的句节可否从属于其他句节、后项主句节的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它们在使用及意义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伯顿·克拉克的"组织的观点"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对该观点的四种界说,然后论述了该观点涉及的五个范畴的内容,最后在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的观点"的比较中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定位与评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农 《教育与职业》2008,(11):144-145
目前,人们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尚未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文章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几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要件及概念,以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王婷 《海外英语》2020,(8):89-90,105
通过对汉英进行体标记"V+着"和"Be+V-ing"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动因与机制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比较两者语法化的异同.研究发现两者的语法化动因都有语用因素,而且语法化的操作机制都有重新分析,概念隐喻.不同之处在于,除概念隐喻之外,汉语进行体标记使用了概念转喻,另外英语进行体标记的语法化程度比较高,而汉语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汉语是孤立语.  相似文献   

18.
"倒"与"却"的交际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倒"与"却"的区别使用,留学生常常难以把握。本文通过收集150多万字的口语和书面两种语料,比较分析1591句含有副词"倒"与"却"的语句,从凸显焦点的性质、凸显焦点的位置、凸显焦点的反射域,及其关联方式和语体选择等方面,对这两个副词在交际功能上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以来,语言学界对"凯旋归来"一类意义上存在冗余现象的语言单住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从语言的社会发展、语言的羡余机制等方面,阐释"凯旋归来"类词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十年"文革"已经渐行渐远了,但是"文革"本身却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到目前为止还没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就语言学而言,也是如此,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为数寥寥的若干篇论文和一些专著中比较粗略的只言片语,单凭这些,还远不能形成对"文革"语言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