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学习者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除了掌握正确的日语语言知识外,更要了解日语中的特殊表达习惯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日语中的"请求""拒绝""抱歉"等语言表达及敬语表达、省略表达等独特的表达习惯为出发点,探讨日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背后所蕴含的日本文化特质,帮助日语学习者加深对日语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敬语是一种比较独特又较为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是构筑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学生因为没有日语语言环境及日语敬语使用习惯,因此对敬语常常感到困惑甚至误用。本文通过大量例句分析了学生在日语敬语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探析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雷晶晶 《考试周刊》2009,(21):78-79
日语作为一门既表音又表意的语言,其单词与其他语言的单词相比更加复杂。在学习日语单词时,很多日语学习者都会感到很困难。本文对日语单词的读音、构成、来源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日语单词的深刻剖析,能使日语学习者加深对日语单词的了解,使其能够很好地掌握日语单词学习的关键,从而更好地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规约在不同文化里的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甚低,很多学校日语教师将精力用在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文化规则对语言实际运用的影响。本文从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习惯的差异着手,分析了如何正确运用日语和日本人进行交往以及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语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日语在接受外来语的同时,引入了相应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日语文化的发展。外来语对于日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日语中的外来语进行了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语表达的暧昧性是日语的一个典型特点。而这一特点背后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即:岛国根性和“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从语法和表达习惯两方面来阐述日语的这种暧昧性特征,剖析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学习,培养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孟祥春 《考试周刊》2007,(25):26-27
日语作为粘着语的典型代表,和其它语言相比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日语的特点也折射出日本民族的一些特点。其中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日语和汉语语言中的感叹词是各自语言体系中较为独特的一个词类,是语言情感范畴中最典型的组成部分。文章从各自概念入手,分析二种语言感叹词在结构、分类和实际用途方面的不同,从而掌握其间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语言中感叹词的异同,有助于深化对这两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日语教育界对于社会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成熟。通过讨论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种和语言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日语的特点,并结合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NS)、欧洲《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架构:学习、教学、测评》(CEFR)以及日本《日语教育标准》(JFS)等教育标准的内容要点与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日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国内日语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注重培养日语学习者跨语言沟通能力、从多个方面提高日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提升日语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构建基于Can-Do教学理念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日资企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的日语人才,尤其注重工作者的日语交际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拟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分析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出提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来往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日语。2012年中国大陆以105万的人数首次跃居日本国外日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很多高校都开设日语专业,培养日语人才。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文化、传统习惯、价值观及表达方式上与中国有着很大差别。因此,要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语言背后的日本文化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要我们了解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说话方式及习惯,就能够避免与日本人交流过程中出现障碍或误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所以汉语所具有的特点,和中国人所养成的一些习惯和原有的生活经验,某些程度都对日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语言迁移是指一种语言学习中得到的经验对另一种语言的影响。而迁移有正负之分,负迁移是指母语的学习经验对日语学习存在干扰阻碍作用。通过对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调查,从不利因素,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了应对负迁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正确理解日语多种句型和助词的语法功能并掌握其运用规则,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具体的区别运用和简明易懂的语言加以表现,掌握完整而标准的日语会话习惯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目标,笔者结合高职院校非日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教材内容导入日本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企社会实践等手段"的教学对策并在高职院校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日语专业学生若想提高日语能力水平,词汇量的积累是前提。因此非日语专业学生要学好日语词汇,关键是要明确学习日语词汇的动机和掌握正确的认知策略。本文通过对非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动机的分析,以及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与巩固策略的阐述,使非日语专业学生能够有效地认知日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所学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寒喧语在日本是一种比较普遍但也是比较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存在的最终日的不是实现语言中传达信息的功能,而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运用语用学中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来分析日语寒暄语,结合日语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分析日语寒喧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专业1、2年级的学习阶段,对于日语初学者而言,是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语言运用习惯的起步阶段。与3、4年级的学习阶段强调文章、句法的理解不同,在1、2年级的学习阶段,更多地倾向于语言的运用,即口头表达。而中国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普遍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日语专业1、2年级精读课程中,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日语初学者语言运用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形容走路形态的词语,由于各自的语言习惯不同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两种语言在表达走路这一动作时,不但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意义有相同也有区别。本文通过列举和分析日语和英语表达走路的形态词语的例句,对日语英语中形容走路形态的词做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刘双喜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4):72-74, 87
省略是日语日常表达中一种常见的语用习惯,尤其是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省略更是一种常见现象。文章对日语省略现象进行归纳,并且透过这一语言现象分析日本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