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长篇教育题材小说《倪焕之》,当时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这篇章,尤其在现今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会发现在当时,倪焕之已经在用今人的眼光进行超前的教育尝试。本将从教师育人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读叶圣陶的小说《倪焕之》,抽离时代性、历史性、文学虚构性等特点,就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层面解读这本小说,就能淘换出一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理想国”活剧本,或者说教育实验田实践操作指南。寻着“倪焕之”的教师之路,随着他的足迹,走进叶圣陶教育实验田,按着实验田规定法式,伸个腿、弯个腰,转个身……我个人似乎跟万千新教育实验者融化在一块了,仿佛世界又扩大了!  相似文献   

6.
教育小说是教育和文学结合的最好形式,借助教育小说思考教育问题是叶圣陶常用的方式。从叶圣陶的教育小说探究其语文教育思想,可行而必要。透过《倪焕之》这部教育小说,探究叶圣陶的教师自己编撰语文教材的教材观,思考当下的语文教材建设,可行而必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家又是文学家的叶圣陶,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被称为“教育文艺”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教师、学生和儿童们的生活,自然地流露了叶圣陶的教育观以及他对改革教育的主张。叶圣陶的“教育文艺”中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倪焕之》。这部长篇小说,作者于一九二八年一月动笔,同年十一月十五日作毕。最初连载于一九二八年的《教育杂志》的“教育文艺”栏内。叶圣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力求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是我终身之师,他对我的教诲,我永记不忘。远在六十年前,我是一个边远地方师范学校的学生,对教育,对人生,正怀着天真的幻想。圣陶先生的《倪焕之》,教给我认识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从失望到希望、从幻想到理想的追求,认识到教育和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个正直的人,应该象圣陶先生在《古代英雄的石像》里说的,做一块小石头,和别的石头一起,“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受到这个教诲的岂止我一个人?是那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是当之无愧的,同时,它又是一部教育小说,对教育作用与教育变革、教师地位与使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重要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通过对《倪焕之》的分析,追循作者当年投身教育改革的脚步和对教育理论问题思考的轨迹,进而研究作者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7-25
本文从《倪焕之》的个人经验出发,说明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和叶圣陶个人经验与人生历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揭示,表达了民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心灵史与这部小说的内在结构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说明了作家个人的体验构成的基本观念及其对历史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把握对小说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梳理了小说中"教育"与"革命"的具体指涉,分析了叶圣陶的革命观,强调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不仅要建立在大历史框架内,更要侧重于作家个人的精神与体验历程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