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我国家族企业大部分形成了以家族式管理为特色的血缘文化或者是由企业家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式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文化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制约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家族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决策和战略上、以人为本、冲破血缘和家族观念等演化路径,以发展和壮大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2.
现代家族企业发展之路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国的企业中,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企业形式大量存在着。对于传统家族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以及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刻的中国人在创办企业时,往往“偏爱”家族企业,即以家族资产为原始投资,家族成员及其社会关系参与经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刘绵勇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53-55,58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的企业制度,其本质在于企业的所有者凭着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可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家族企业的定义多种多样,却都没有准确反映其本质。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是指一个或两个家族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同一代的人或者两代以上(含两代)的人拥有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根据家族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掌握程度。又可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类:传统家族企业、混合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三种类型,实质上就是家族企业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信任关系表现为显著的情感导向。建立在伦理、忠诚、恩义、血缘、婚姻基础的信任关系,在民营企业成长历程中,不但表现为差序格局的人类学特征,更加表现出现实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文化倾向。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既具有传统家族化组织的特性,又必须适应现代化公司组织的发展需要,受到中国儒家文化信任关系与现代商业专业理性的双重影响,根源在于制度性信任条件的缺失与理性商业价值观的失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需要突破儒家家族文化带来的内外有别、情感导向的信任机制局限,在现代商业理性和企业发展利益诉求之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有价值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是引领家族企业继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2016—2021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高管团队多元化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股权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不利于企业成长发展;高管团队多元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关系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小型家族企业,企业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其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家族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发展和培养,优化高管团队结构;巩固社会网络关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以此促进企业成长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企业中广泛存在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制度和家文化传统以及长期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少数派地位,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家族企业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家族企业这种古老而常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私营企业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家族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且目前大部分都已进入到代际传承的关键阶段。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主要有"血缘继承""近亲继承"和"外源继承"模式,但在传承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困境。徽商文化是徽商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其数百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提供重要启示:必须注重家族内接班人的培养;注重人脉关系网络等隐性资源的传承;打造"团结合作、和谐相与"的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是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家族企业产权制变迁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现状,提出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形态,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兴亡。家族企业在选择治理结构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和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紧密联系的,是企业发展中家族拥有能力相对优势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形态,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兴亡。家族企业在选择治理结构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和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紧密联系的,是企业发展中家族拥有能力相对优势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魏红梅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49-52,56
余阙是元代后期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立身处世以儒家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以忧国忧民为己任.他用汉语创作的散文,能够鲜明地体现其宣扬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主张,洋溢着积极进取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情理二分的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儒家道德哲学的根本理论特色是以"情"为主、情理统一的思维方式构建道德哲学体系,从而成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情感主义的第三种道德哲学形态,即情理主义。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以血缘关系为本位,通过情感互动和情感回报寻求人伦和谐和个体德性的提升,其人伦和谐的主旨为合情合理,个体德性的价值取向为塑造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道德人格。儒家此种道德哲学形态成为与中国血缘文化相匹配的伦理精神,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乃至于今天仍沉淀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家文化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梳理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关荣辱观的思想内容,研究儒家荣辱观教育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艺美学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按照儒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历史阶段,探讨儒家文艺思想与孔学、经学、理学、心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分析与儒家美学相关的各种命题、范畴和理论问题。从"天人合一"、"体用一源"到"智的直觉",是儒家思想能与时俱进而脱胎换骨的生机所在,也是贯穿儒家文艺美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取得成就的商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民族企业家中产生了中国近代儒商。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全力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功利性的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提出了义利合一和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韩愈素以儒学传人自居。他的执着的儒学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儒家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无论他居朝还是在野,主敬明德,以孝悌为本,严守礼仪,以礼治国是他一以贯之的礼治思想。刺潮八月,礼治精神尤显。不但劝帝封禅、置办乡校体现出其治国以礼、整饬朝纲之本怀,其祭神、祭鳄都彰显出寓儒家礼乐精神于民俗文化之中,借以敦亲睦俗之目的。他是真正的儒家礼乐文化的呵护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发性,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的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中,现代新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正可以说是接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任务,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之中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环节.因此,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传统的断裂"的论断都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学热"和海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研究孔子和儒学,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和儒学精神的物质载体,因此,研究孔庙对于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庙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本文通过以时间为轴分类、分主题的梳理方法,将近二十年来的孔庙研究成果予以综述,肯定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指出不足,并对未来走向提出期许。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虽然文化上一脉相承,但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社会规范意识与文化发展都出现了差别。笔者通过儒家文化与家风相关内容设计问卷和采取采访学者等调研方式,分析了两岸家风和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家风"认知的指引和对当代家长"家风"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