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参加长征的8万余将士,大多是井冈工农子弟,他们在井冈山斗争烈火里百炼成钢,在长征的征途里茁壮成长,井冈红土涌现出5万多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47位将军!因而搞好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人们熟知红军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却很少知道毛泽东是最后一个踏上长征路的中央领导人,他差一点儿与长征无缘。  相似文献   

3.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4.
今年正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七十周年,长征这一史诗般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长征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北京,有一位从革命老区走来的钟情于红军长征题材的作家,他就是中国工人杂志社名誉主编郭晨.几十年来,郭晨一直勤恳耕耘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传记和影视创作领域,出版过<贺子珍>、<万水千山只等闲>等12部长篇传记作品,编剧了<特殊连队>、<遵义会议>等十多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是全困十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创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色老区。  相似文献   

6.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张春阳  张勇 《新闻窗》2006,(6):71-72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宣传黔东革命根据地,宣传红军精神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贵任。  相似文献   

8.
娜拉 《出版参考》2007,(8X):32-32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解放军出版社在“八一”前夕出版了10卷本《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这部由600多位亲历战斗的革命前辈50年前所撰写的文稿结集而成的革命历史丛书,生动、全面地记录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期的战斗史实,被专家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陆同 《四川档案》2006,(5):25-25
1935年6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自小金两河口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冲破反动土司的阻扰,抵达马尔康境内的卓克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地停留一周,在藏民中广泛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及北上抗日的爱国宣传。在此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这几棵白杨树下栓过军马。为纪念红军途经此地,当地人将这几棵白杨树称为红军树。它是红军在马尔康英勇斗争的佐证,是宣传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0.
10月22日至11月1日,由湖北省档案局主办的“红军长征与湖北大型图片展”在武汉、咸宁、鄂州、黄冈、孝感、天门、荆州七市展出,20万人参观展览。红色档案进展革命老区,走进闹市、广场、军营、校园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1.
《云南档案》2006,(5):19-22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1935年1月至1936年7月,红一、二方面军先后经过云南,为围堵和剿灭红军,蒋介石与云南省主席龙云,以及龙云与云南各地方当局和驻军就调兵、部防、人事任免等产生了许多文件和电文。本刊选编了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部份龙云与蒋介石及下属军官的密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险及长征胜利的不易。  相似文献   

12.
在黑颈鹤飞翔的天空下,在河曲马奔驰的草原上,在大熊猫、梅花鹿生息繁衍的土地上,走过一支叫红军的队伍,这块土地便跟随着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而闻名国内外,这里就是神奇的若尔盖大草原。在中国的革命史中,这块土地给予人们的记忆,决不仅仅是纯粹草原的定义,而是革命的概念,这里被视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再生之地,这里是雪山草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彬 《青年记者》2016,(25):88-90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也让我再次领略长征的伟大,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次赞叹一代记者斯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4.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个年头.这一历史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当我们讴歌红军长征在中共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发挥的巨大作用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推动这一历史决策制定的幕后英雄们。下面,笔者就将向您讲述一段他们与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的曲折进程中,我党有许许多多优秀同志长期隐蔽,从事情报工作,项与年,就是这许许多多幕后英雄的一员:从华工领袖到中共特科主力,他严惩叛徒;他不畏艰险传送情报,确保红军突围长征;他联名写信上书中央,直言反对“毛(泽东)、江(青)”联姻。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07,(5):26-29,25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李荣珍 《档案》2023,(9):61-65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甘肃后,成功组织成徽两康战役,创建了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成徽两康战役在红军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役之一,尤为重要的是有力策应了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的军事行动,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徽两康战役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陇南地区乃至整个甘肃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红军从中央苏区开始长征70周年。当年中央苏区尽管在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围剿”之中,军事、政治、经济斗争十分艰苦,但革命文化却在斗争中蓬勃发展,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压迫,解除反动统治对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创造工农的苏维埃文化,支持与促进当时革命形势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应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20.
孙健伟 《北京档案》2016,(10):45-4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整整80年,回顾过去,由得感慨万千。虽然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有着永恒不变的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今年10月,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期“档案文化”栏目特别策划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通过品读尘封档案中的长征,追忆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与广大读者一起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