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双关语以其模糊性、多义性和具有双重语境等独特之处,在交际中比其它修辞手法更加值得关注。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采用关联理论对英语双关语进行分析,从而解释为什么发话者或受话者要使用双关语及如何间接表达其交际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双关语做出尝试性阐释。  相似文献   

2.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对它的翻译往往会失去双关的形式和语境效果.基于此,避开探讨双关语的具体翻译策略,而依据关联理论从语音、语义和语形三方面对英语双关语的关联意义和语境效果进行动态研究.一方面解释发话者如何表达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另一方面,也对译语效果进行关联分析,进而明确如何将双关语译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英语双关是一种间接表达交际意图的语言形式,具有双重语境的特点。理解者通过对表层含义的层层推理,推翻原有的假设,产生新的语境假设,最终找到最佳关联,领悟双关语的含义。因此,关联理论对双关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意图幽默是交际者有意发出的作为言语行为使用的幽默。关联理论作为阐释人类交际与认知的理论,把交际看成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它对意图幽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用关联理论对意图幽默进行分类解释。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是人们为了交际的成功而采用的一种意此言彼的语言表达手段。从不同角度对双关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但都没能真正解释双关语的选择及理解机制。本文基于冉永平(2004)提出的顺应关联模式——以认知为基础的关联论和以顺应为核心的顺应论相连接,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双关语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博 《考试周刊》2012,(29):31-3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能有效地解读广告语言中的双关修辞运用。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英汉广告实例探析广告语言中的双关语运用。  相似文献   

7.
话语误解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主要是指听话者难以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而阻碍了交际的进行。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的角度入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形成的原因,可帮助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忠实是翻译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关联理论意图观从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对翻译的忠实进行了诠释。笔者以关联理论意图观为理论基础,指出规范性的翻译意图是翻译的基石,但是不能拘泥于原文,而要从受众的文化、历史、风俗背景等,进行再创造,实现翻译的解释性意图。  相似文献   

9.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意义的载体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所使用的措辞以达到其交际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么遵循会话原则,要么违反这些原则,无论作者或说话人做出什么选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其所期待的效果。文学作品虽然与日常的交际会话不同,其所表达的内涵也往往需借助语用原则尤其是会话原则理论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国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万事通先生》(Mr.Know-all)来说明语用原则对文学作品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交际方式。古特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过程,是认知原文主要部分的过程,是能够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的过程,也是能将原文的明示和暗示意图忠诚的给予译文读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斯皮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关于认知和交际的理论,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口译和笔译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委婉语口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一个语际间的阐释过程,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其口译策略是:直接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和变通法。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虽不是翻译理论,却对翻译活动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指出,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该理论对汉语标语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联是人类认知的关键。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在处理翻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明示——推理过程的交际特征、最佳关联与语境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因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敌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旭清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3):51-52,84
从理论的语境观角度分析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提出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有极强的解释力。并结合教学实践说明了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故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仿拟是修辞格中的一种,使用广泛,探求它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相关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识世界的。研究发现,相关理论在仿拟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在语音、语义和语篇等三个大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为认知语用学研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以关联理论观点为基础,以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一书中相关例子为语料,从翻译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解释关联论对翻译过程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