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法典编纂需要在一定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实现规范体系化。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引发生态危机,世界范围内环境法的自然观经由“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转变。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崇尚“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朱熹生态哲学融合儒释道生态思想,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之大成,为中国特色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选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以往的自然观不同,它是一种辩证的自然观,正是这种自然观实现了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和历史是自然的历史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有两种内涵:一种自然是"人化自然",一种自然是天然自然。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社会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原因,以便为建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本文对这两种思想作了历史考察,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分析了它们的错误实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流行多年的生产力概念必须重新认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西方传统中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思想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可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是儒道拂三家的共同追求目标,尊重自然、敬重生命、众生平等是三者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它的提出和论证始见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确立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的认识论基础,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奠定了生态伦理学的基调。这一自然观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6.
张英 《华章》2011,(31)
《大双心河》中,主人公尼克既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又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也保护自然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这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体现了海明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哈代的小说所蕴含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强调尊重自然规律;批判欲望动力论,崇尚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表现出复杂自然观.在西方文化二元对立思想,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海明威短篇小说体现出典型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此外,海明威还时常把自然建构成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类对手,用来反衬他的“硬汉人物”形象.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中还表现出消极和积极两种层次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以来,生态危机遍及全球,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争论,无助于缓解"全球问题"。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寻求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社会——自然观的理论路径,既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差异,又要看到人与自然的同一,在二者的相互生成中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一贯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归于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归咎于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误导.甚至有些学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自然”为由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之内,这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轨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直接的阐述,但他的自然观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尤其是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入和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下统一分析的思想,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对于走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哲学自然观认为,当今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应归咎于现代性,是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恶果。通过批判现代哲学的自然观,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观,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物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有机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构成论、生命价值高于岩石价值的整体论。后现代哲学自然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主题历来是围绕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两大对立观点。只有马克思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结合起来,才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在实践基础上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对现代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在实践中以系统工程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德法兼治"的生态治理观和可持续绿色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自身存在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粗暴蛮横的行为方式、狭隘的道德伦理观等特征,必然导致现实社会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与冲突,构成了它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然观辩证演进过程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再到现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进过程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辩证图景,为当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理念提供了理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生态中心主义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青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具有一些共识: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强调生态的价值,等等.这使得一些学者和实践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但识别一种思想是不是生态中心主义,根本标准是价值本位标准.从这一标准检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属于生态中心主义.二者的价值本位根本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价值本位,而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为价值本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的自然观呈现出他一贯的矛盾特征,既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成分,也有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因子。他虽强调自然为人而存在的价值,但也表露出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9.
普里什文自然观的核心是提倡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的人文主义自然观和卢梭自然观传统的挑战,其哲理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完全平等。作家艺术地展示并证实,自然不应成为人的工具和手段。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真、善、美之源泉。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关键是人要把改造自然与感受自然美结合起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普里什文的观念不仅突破了前人的局限,而且具有切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喜道 《培训与研究》2007,24(7):35-36,38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含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