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村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老,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近段时间.笔者对我省中部某县农村215所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4200余人的平均年龄为46-2岁。这些农村教师中70%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九十年代转正的原民办教师,还有10%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教师退休后顶职的教师。另外,这个县96个边远山村学校共920名教师的平均年龄更大,  相似文献   

2.
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中年老年教师居多,城市学校则是青年人的天下。老教师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正,习惯于“落叶归根”,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且大多学历低,不胜任初中教学。其次是教师分布不合理。总体趋势是城市学校生源充足,经费有保障,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农村学校规模小、经费得不到保障、教师缺口大。村小、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短缺,教师千方百计向条件好的学校流动,形成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最后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张金 《甘肃教育》2011,(19):18-18
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是改善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事关农村教师的切实利益和农村教育的稳定发展。自2004年以来,甘肃通过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些教师宿舍大都属于宿办合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周转房,教师周转房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上决定着农村地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通过对甘肃省C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既超编又缺员;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分布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有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断层现象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缺乏,知识结构失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源结构单一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中年老年教师居多,城市学校则是青年人的天下。老教师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正,习惯于“落叶归根”,在家门口“安营扎寨”,不愿意背井离乡,且大多学历低,不胜任初中教学。其次是教师分布不合理。总体趋势是城市学校生源充足,经费有保障,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农村学校规模小、经费得不到保障、教师缺口大。村小、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短缺,教师千方百计向条件好的学校流动,形成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最后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大多数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学历水平低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发现和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性的解决措施,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的前提,更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校本教研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情、师情、生情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并将其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而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是农村教师,占到全国教师80%以上,整体上力量薄弱、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合格教师补充不上:另一方面因受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待遇等影响,这些地方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去了也留不住.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我们对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村教师高级、中级职务比例偏低,中高级教师的年龄结构也存在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存在;骨干教师比例过低,反映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梯队结构不合理。应下大气力搞好农村教师职务评聘工作,这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徐永生 《湖南教育》2005,(20):12-13
题引:今年我国将开始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预期寿命上看,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1郾8岁,属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前不久,笔者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对湘西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初步了解了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身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严重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身体状况堪忧在湘西某县教育局人事政工股,笔者查阅了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死亡资料。统计结果如下:年代死亡人数死亡原因平均年龄(岁)男女合计自然疾病摇意外事故2001…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小学 ,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 ,经费不足 ,办学条件差。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虽然采取措施 ,逐年增加教育经费 ,但是 ,我国农村面广、底子薄 ,教育经费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再加上部分乡村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较低 ,严重地影响了基础教育的提高。为此 ,如何在贫困地区边远的山村学校里办好教育 ,提高质量 ,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各级领导应该重视和关心的头等大事。现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贫困地区农村…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师津补贴是对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的经济补偿。我国许多农村地处边远、条件艰苦,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对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给予津补贴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从已经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107个地区来看,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支出渠道、经费承担等有许多不同。我国应以国家名义设立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使同等条件的艰苦边远学校的教师同贴;科学区分农村学校及所在市县的艰苦边远程度,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各级政府分类按比例承担相应经费,确保农村教师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委派专门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而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是农村教师,占到全国教师80%以上,整体上力量薄弱、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合格教师补充不上;  相似文献   

13.
正"以前每年也有去城区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但是每次也就一两天,虽然能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但大多是浅尝辄止。现在好了,今年县里把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直接轮岗交流到城区学校。"日前一位从农村学校轮岗到山东省郯城县实验一小的老师这样感慨道。新学期伊始,郯城县教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质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边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骨干流失、年龄老化、专业发展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开始愈显突出,使边远农村学校发展出现边缘化趋势。加强边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发挥政府、学校、教师和有关教科研培训机构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东 《教师》2012,(30):9
10月25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了解到,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上,累计安排中央投资66亿元,涉及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6069所,建设规模433万平方米,将为15.7万名农村教师解决住宿问题。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开展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摸底工作后,在河北等8个省区的边远艰苦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实施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试点工作。当年,中央投资5亿元,建设了近38万平方米的周转宿舍,共涉及项目学校497所,满足了1万多名教师的住宿需求;2011年,  相似文献   

17.
提升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西北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是:表面富余和结构性缺人;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学水平偏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加强其建设的策略为: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完善教师补充退出机制;改革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完善农村教师素养提升机制;激励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到农村支教;健全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虽然采取措施,逐年增加教育经费。但是,我国农村面广、底子薄。教育经费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再加上部分乡村学校镯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基础教育的提高。为此。如何在贫困地区边远的山村学校里办好教育,提高质量,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级领导应该重视和关心的头等大事。现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管理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发展农村教育就须优先发展农村教师。通过对宁夏中小学教师区域分布及对城乡教师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构成类别等方面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在教育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与完善中对农村教师给予较城市教师更多的倾斜政策和特殊措施,才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并进而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