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田国华 《广东教育》2008,(4):112-113
一、课前分析 授课内容:众数、中位数.它们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运用.难点是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1 课前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 ,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 ,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学习目标上 ,(1)使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  相似文献   

3.
知识点分析: “众数”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认识后引出的新统计量:众数。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观察和处理数据、探究分享、做出决策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关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与众数后,教材安排的一节以"了解同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与众数后,教材安排的一节以"了解同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中位数和众数是继平均数之后,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量.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需要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时,学生往往认为平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代表,而忽视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选择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了解为何要学习中位数和众数,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两个统计量,这需要从概念的历史产生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我们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历史起源进行考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概念教学案例,并在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1教学内容中位数与众数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区别平均数、.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过程方法目标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相似文献   

9.
应大力倡导开放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例《众数、中位数》是桂文通老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大胆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尝试 .应当说 ,这是一个成功的开放性教学的课例 ,很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细细品味 .开放性教学 ,从广义上理解 ,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 ,即学习不仅是集中在课堂教室内 ,也可以通过课外包括网络学习来进行 ;从狭义上讲 ,可以看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开放 .桂老师的《众数、中位数》这节课显然属于后者 .我认为 ,这一节课其开放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内容的开放从课堂题材内容来说 ,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 ,也可以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 .在《…  相似文献   

10.
众数、中位数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涉及的两个重要的统计特征量 ,是学生学习用数据说话的优质素材 ,也是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最佳固着点 .然而 ,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建立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适当联系 ,收效甚微 .桂文通老师的《众数、中位数》一课 ,立足于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 ,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 ,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主要策略 ,为我们展现了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重要学习环境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 .1 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怎么教"属于技术层面,而"教什么",则关系到价值判断和思考。对于"中位数和众数"这节课,如果只是将"教什么"定位于"会求中位数、众数",带来的结果可能只是关注技术层面的练习,这是不够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含义比"会求中位数、众数"这个技术更重要,甚至可以说,"会求中位数和众数"也是理解概念中的一部分。"教什么"确定了,再来思考"怎么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大胆取舍,上课才能应对自如,可进可退,把握火候。思考"教什么",有很多相关途径和要素。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特征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们描述的角度不同:平均数是一组数组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利用这三个简单概念可以解决不少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瑜 《福建教育》2008,(1):45-45,6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安排了中位数,五年级下册安排了众数。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教学目标: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达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概率这个板块的内容可以说是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众数>这节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平均数和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很好素材.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我拜读了贵刊《众数、中位数》课例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桂文通老师设计这节课真是高潮迭起 ,扣人心弦 ,非常成功 .本文就教师在备课时 ,如何选米下锅谈一管之见 .1 精挑故事新课伊始 ,设计者精心挑选一个生活中有趣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但人可以利用数字骗人” .我们要避免上当受骗 ,就必须学习一些初步统计知识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 .这一具体故事情境 ,张奠宙教授在文汇报上撰文谈过 ,以后 ,各省、市中考试题频频出现 .可见 ,设计者百里挑一 ,精心选择材料 …  相似文献   

16.
桂华 《广西教育》2010,(13):46-47
中位数与众数是统计与概率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日常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它们的定义和求法上,而对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学习后会说什么是中位数与众数;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却不能很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中位数与众数是一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本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郭丽娜 《考试周刊》2013,(96):69-69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一次听课,是由H老师执教《中位数、众数和截尾平均数》这一章节的内容,她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出了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为了巩固众数的概念并补充说明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也可能没有。她依次举了以下三个例子,请学生  相似文献   

19.
众数与中位数的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一般出现在填空、选择等客观题型中,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两个概念不清、理解不透、重视不足而导致错误,所以,众数、中位数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