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具备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善于驾驭的教育艺术。拘泥预设而导致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但因教师局限于课堂预设而有意无意地造成了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竞争与合作》一课时,先  相似文献   

2.
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本文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讨了中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四个注重,希望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成性探索的同行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师预设之外的种种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教师要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种动态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不断产生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4.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预设之外生成性的复杂教育情境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并创造性地采取合乎教育目的性与规律性行动的能力,其核心表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研究通过对教师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预设的生成性处理方式的细化分析,深入探讨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机制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预设之外生成性的复杂教育情境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并创造性地采取合乎教育目的性与规律性行动的能力,其核心表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研究通过对教师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预设的生成性处理方式的细化分析,深入探讨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机制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红丽 《中国教师》2008,(18):56-57
<正>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把握好"生成性资源",科学课堂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理想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实践证明,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它虽然可以预设,但不能强行规定,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关注教学动态发展的过程,抓住学生知识动态生成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这些信息成为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一、精心预设,引领生成课堂预设简单说就是教师打算怎样上一节课,这种"预设"不是对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进行预设,而是站在宏观角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是"预设的",而且应该是要有"生成性的",要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设性".随着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去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受.如何主动地引导课堂教学生成,或者说如何在一定预设下的有效的动态生成也被更多的教师所关注.实验作为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最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课堂生成是对教育过程动态性、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静态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生成性教学.基于课堂生成存在的普遍性,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应该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学预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课前的预设,又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和生成,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也就是对教学进行预设。教师准确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学周刊C版》2011,(11):136-137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科学的预设”就是生成性的教学设计预案.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对基础知识准备水平、思维能力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思路设计、假设、预见、预测.把教材、学生等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重组预设.在教案的编写上要为生成预留出弹性空间.要制定出各种应对非预设性生成的教学预案.使学生在科学的预设内生成.于生成中发展。“科学预设”的目的是要努力地促使所有的“生成活动”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预设,提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为了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形形色色的生成点,迅速作出判断,并妥善地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资源的关系,让生成为预设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预设?如何保证课堂生成资源的科学性及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清本质,领悟实质”是前提 理清预设与生成的本质,领悟其实质是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相融共生的前提.随着教师教学理念水平的提高,大家已逐渐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和探究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1.善于利用即时灵机资源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具有突出的特点:(1)强调师生双主体的自主与共同建构。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好的、严谨规范的、程式…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1].生成性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师生互动,注重互动中生成新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学生心智的原生态课堂,用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中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引领教学设计走向弹性和开放,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往往稍纵即逝。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性资源,教师该如何把握呢?教师如何做才能使课堂的预设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些想法。第一,教师要在预案当中有弹性的设计,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究和思考的余地。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